• 鋼價短期震蕩偏強 后續壓力仍存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1





      自監管層提出“反內卷”以來,鋼材市場一改之前頹勢,價格自底部反彈。但鋼材價格的反彈也非一蹴而就,受行業基本面影響較大。下面筆者通過對“反內卷”和基本面的分析,探索鋼材市場的未來走向。


      “反內卷”是近期交易邏輯 但力度弱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提出“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此后過剩行業走出明顯上漲行情,如工業硅、多晶硅、玻璃、純堿、鋼鐵等。同時市場也多將“反內卷”與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對比,但筆者認為現在的情況與2015年相比還是有較大區別的。


      以鋼鐵產業鏈為例。首先,在出清“地條鋼”和產能置換后,目前多是符合相關標準、技術先進的爐子,是先進產能,不屬于落后產能;其次,2015年有房地產牛市來承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目前國內市場的需求端是偏弱的,如承載力極大的房地產行業和傳統基建行業正在經歷深度調整,鋼鐵需求持續收縮;再次,此次強調的是治理“無序競爭”和產能“有序退出”,意味著不太會出臺“一刀切”的行政性命令,調節彈性較2015年增大了;最后,治理“內卷”是針對國內所有“卷”的行業,相比光伏行業、玻璃行業等,鋼鐵行業“內卷”現象不算太嚴重,如鋼廠近兩年已在品種結構上進行調整,以進一步適應下游需求。


      通過以上因素可知,此次治理“內卷”對鋼材市場的影響或弱于2015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后續發展,筆者傾向于認為,未來國家層面出臺大量停產、限產政策的概率不大,通過碳排放配額的分配來調節產量的政策是可能存在的,但這種調節是長期行為,不局限在今年。


      房地產拖累建筑鋼材需求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為52529億元,同比下降10.1%;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為6968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0%;房屋新開工面積為3802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7%;房屋竣工面積為2651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8%。


      筆者對房地產給建筑鋼材帶來的影響維持中性偏空觀點,主要還是房地產鏈條上游的新開工、施工環節情況不佳。進入2025年后,經過前期一系列政策效應的疊加,銷售端的量和價有所起色,但尚未傳導到上游,而處于整個流程前端的新開工和施工才是實際需要建筑鋼材的階段。


      筆者認為,無論是從鏈條自下而上的打通,還是從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來看,房地產均不具備迅速回暖的條件。此外,目前正值夏季,高溫和降雨對工地施工帶來實質性影響,建筑鋼材需求短期難以有效扭轉。


      汽車市場增速有放緩跡象


      中汽協數據顯示,1月—6月份,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產銷增速較1月—5月份分別收窄1.7個和2.2個百分點。


      汽車市場保持火爆的原因在于國家政策和車企的發力。在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驅動下,車市熱度持續走強,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出臺了相應的地方促消費政策。此外,各車企新車的密集發布、車型的增配、新能源車主權益增加、推出一口價模式或優惠比例增加等各種活動層出不窮,令車市“淡季不淡”。與此同時,針對重點發力的新能源汽車,國內車企在提高充電效率,擴大充電樁布局等配套設施上不斷優化,進一步解決了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問題,增強購車信心。


      一系列舉措帶來了汽車市場的產銷雙增和出口增長,同時國產品牌汽車銷售占比上升,車市出現了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上升、合資品牌市場占有率下降的現象,且一些國產車的高端車型逐步向30萬元以上布局,并取得較好銷量。


      但筆者認為,汽車市場也存在一定的隱患,國內汽車市場在疫情后高速發展,年產銷量迅速突破3000萬輛,在高基數情況下,未來的持續性高增長存在隱患。另外,當前的汽車市場存在明顯的壓利潤、奪份額的競爭現象。“內卷”之下,車企銷量高,但利潤不盡如人意,且存在著強勢車企向上游供應商壓價的情況,導致鋼廠的汽車板利潤下滑。從當前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推測,筆者認為,國內車市下半年仍能保持增長,但增速較上半年會出現下降。


      限產對鋼價有支撐,但利多弱于往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為8318萬噸,同比下降9.2%。1月—6月份,我國粗鋼產量為51483萬噸,同比下降3.0%。我國粗鋼產量在2020年達到10.65億噸的峰值后進入下降周期,去年在10億噸附近。今年上半年幾次傳出有關實施粗鋼壓減政策的消息,但對鋼價的實際影響并不大,僅在短期內給價格帶來一定影響。


      筆者認為,今年國家仍有可能出臺粗鋼產量壓減政策,但不是強制政策,更可能是通過環保等方式下達的指導意見或間接壓減政策,而且即使有壓減,對鋼價的利多影響較過去也是減弱的。原因有以下3點:一是今年內需下降,疊加出口小幅下降(或最多與去年持平),對沖了可能存在的產量降幅;二是從這幾年的限產情況來看,除了監管層強力推動并跟進的2021年產量出現較大下降外,其他年份的減產變得更“溫和”;三是在目前國內的經濟環境和就業狀況下,“一刀切”式或太強力的限產政策出臺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筆者認為“反內卷”或限產政策利多鋼價,但作用弱于之前。


      綜上所述,目前的鋼材市場宏觀強、基本面弱。宏觀的“反內卷”正給多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帶來實質性影響,其中包括鋼鐵行業,這也是推動鋼價自底部反彈的主要原因。但基本面偏弱,尤其是需求端低迷,既有房地產短期難扭轉,又包括汽車市場增速出現滑坡。筆者認為,在市場情緒有所改善的情況下,鋼材價格短期震蕩偏強,但后續壓力仍存。(趙毅)


      轉自:中國冶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