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行業加速推進AI驅動的生產力重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22





      “AI重構鋼鐵產業核心生產力。”8月18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姜維在“AI+鋼鐵”技術發布會上表示,在國家一系列“人工智能+”政策的指引下,鋼鐵行業正迎來以AI驅動高端化躍遷的歷史性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指出,鋼鐵工業作為典型的大型復雜流程工業,全流程各工序均呈現“黑箱”特性,存在大量不完全信息、不確定性及動態環境下的各類問題。尤其是材料“黑箱”內部的演變過程與最終的目標控制變量,目前尚無法實現在線實時連續監測,單純依靠數字時代的大數據、機器學習等統計方法,難以突破現有瓶頸。


      對此,王國棟提出破解之道,即整合我國鋼鐵材料領域與AI領域專家的優勢,充分利用鋼鐵行業豐富的大數據、鋼鐵領域專家的理論與經驗,以及信息領域先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人機混合人工智能體,為鋼鐵行業精準賦能。


      以煉鐵環節為例,煉鐵過程涉及的物理化學冶金反應極為復雜,全流程“黑箱”操作,不僅數據維度高、耦合性與非線性強,還存在明顯的時間滯后性;同時,煉鐵工業長期存在的工序孤島式控制問題,導致單元間界面銜接性差、資源配置困難、實時分析效率低下。


      東北大學“AI+鋼鐵”大模型便是通過基于鐵前大數據的智能配礦系統,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噸鐵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還可對渣鐵性能成分實現提前預測,大幅提升爐熱穩定率、爐缸活躍性。


      “AI作為數字時代的前沿技術,為鋼鐵行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院長張龍強表示,智能算法能夠精準預測設備故障,大幅減少停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在質量控制領域,AI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對鋼材表面缺陷進行高精度檢測,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標準。此外,在供應鏈管理環節,人工智能還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多因素預測,優化采購與生產計劃,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激活新動能。


      在此背景下,鋼鐵行業正在加速推動“AI+鋼鐵”相關標準制定工作。張龍強透露,在工信部科技司的指導下,我國已開展《人工智能 鋼鐵大模型技術要求》等6項大模型標準的研制。同時,聚焦人工智能在鋼鐵行業的典型應用場景,以需求為牽引,開展了《人工智能 鋼鐵行業應用場景分類指南》等10余項標準的研制。


      展望未來,姜維指出,鋼鐵行業將繼續以“AI+智能技術應用”為核心,全面轉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生產力重塑,通過政策引導、標準建設、標桿推廣推動行業轉型。重點聚焦產業鏈智能協同、低碳智能融合及低成本技術推廣,支撐鋼鐵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記者 梁倩)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