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深夜,北京市教委發布消息表示,今年起,除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外,北京市所有中小學校未經北京市教委同意不得到外地辦學,各中小學不得與房地產商合作辦學。同時,北京市還將繼續加大統籌力度,2017年將啟動在郊區新建10所優質校,6個城區新增25所優質校,幫扶15所郊區校。北京市教委相關領導指出,所有這些舉措都是為了讓北京的老百姓“不用托關系就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據了解,近兩年北京市各區立足本區域功能定位,以擴大和重組優質教育資源為突破,推出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圖”。
東城區在原有八大學區基礎上,實施六大路徑融通“學有優教”,包括深度聯盟制、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構建優質教育資源帶、托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跨學校、通學段,推進全面優質品牌化。西城區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的11個學區,通過新增和調整,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7個。朝陽區根據10大功能區定位優質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區所布設的優質校有近40所。海淀區將中部、南部地區作為優質學位增量供給的重點,增加了7000余個優質學位。豐臺、石景山與西城、海淀相鄰,著力在接合帶上布點留生源,把好學校辦到學生家門口。
各區域還在縱向上打通學段,將優質教育資源連貫布局,包括建設一體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推進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改革。截至2016年年底,東城區新建了33對深度聯盟學校、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條教育優質資源帶、4個教育集團,42所首都高校對口支援區內具有體美特色和英語外教的學校。西城區推出多所優質初中,對口10多所普通小學。從2015年起,有30%畢業生直升對應初中,以后逐年遞增10%,直到2020年。
為了使每一個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北京市教委從2016年起特別加大了優質高中的統籌力度,擴大優質高中的招生規模,精準投向一般初中校,提前讓學生及家長知曉2019年優質高中校額到校招生計劃,讓每一名就近入學的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優質高中教育的機會。
據測算,以2016年初一入學新生數據為基數,精準安排2019年每所一般公辦初中校額到校計劃,預計到2019年,全市91所優質高中將安排18325個招生計劃用于校額到校工作。到時候,全市411所一般公辦初中的3萬余名學生(占具有升學資格學生50%以上)將通過校內選拔方式享受校額到校政策。
為了兌現3年后的承諾,讓學生及家長提前吃上“定心丸”,從2016年起,北京市將優質高中校額到校招生計劃打印在一般公辦初中的新生入學通知書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