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和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發布了《我國老年大學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這是我國首次對老年大學發展狀況進行調查,老年大學的課程日益豐富但適老化改造欠缺,未來如何讓老年大學更具發展,更有潛力?
當前,我國老年人學習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不少城市的老年大學課程設置從傳統走向時髦,除了中國畫、民間舞、聲樂、葫蘆絲這些傳統的品牌課程外,無人機、短視頻、普拉提等更具時代特點的課程也備受歡迎。濟南老年人大學學員袁萍在航拍學習中體驗到無盡的樂趣。
袁萍:在老年大學學航拍,老師教的這些內容,學了就能用得上,在家里給家人帶來一些快樂,跟朋友分享一些身邊的美景,也是挺快樂的事。
調查報告顯示,老年大學開設的課程中,傳統的舞蹈、書法、聲樂、健身、樂器、美術類課程仍占主流。超過50%的老年大學開設了信息技術、思政、戲曲類課程,其中思政類課程普及率達到了56.95%。超過40%的老年大學開設了醫學、文學類課程。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調查和統計研究所所長翟德華表示,老年大學中,實用性操作性課程逐漸成為新趨勢。
翟德華:我們看到很多老年大學的課程非常實用,比如說怎么照顧老人,老老照顧是將來的趨勢。另一個趨勢是老年大學會請一些相關單位,比如說銀行跟老年大學合作,設立課程如老年金融知識課程等,由他去來講,這也是一種新的課程形式。
衡量老年大學辦學水平的高低,關鍵看其教學質量。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老年大學擁有獨立建筑的教學場地,超過四成的縣級老年大學的教學場地為非獨立建筑的教學場地。各級各類老年大學中,兼職教師比例超過九成,以兼職教師為主的師資結構仍然是普遍現象。翟德華提到,當前老年大學普遍存在專業教師短缺、老年教材匱乏等問題,老年大學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
翟德華:建議各類老年大學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專業教師,編好選好教材,更新教育設施,有條件的應該加強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提升了現代化教學的手段。
公辦老年大學“一座難求”被詬病多年,為破解這個難題,各地除了辦好線下學校,還兼顧線上市場的開發。調查報告顯示,線下課堂是主流的教學方式,線下課堂為主線線上為輔的教學方式正在普及,這無疑拓寬了老年人的學習渠道。此外,我國老年大學公辦為主體的格局沒有變化,但是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大學辦學趨勢顯著。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老年大學副校長李野牧認為,民辦老年大學努力打出差異,也能迎來新藍海。
李野牧:池州市傳統老年大學主要是在城市里做傳統的教學,我們更多的是以游學形式,不是老在課堂里學習,很多學習是走到戶外,這種參與感、體驗感更強一些,我們的老年大學跟傳統老年大學并不是競爭關系,是一個互補的形式。
目前,學員規模在3000人以內的老年大學占比超過80%。老年大學是老年人集中的活動場所,那么老年大學的適老化改造水平如何?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老年大學安裝了電子監控,超過六成的老年大學安裝了通道扶手、防滑地板,配置有適老化衛生間,但僅有46.2%的老年大學設置了無障礙坡道。翟德華坦言,老年大學整體上在適老化建設方面有些落后,大部分老年大學適老化水平不高,應該引起重視。
翟德華:我們建議有條件的老年大學還是要設立醫務室,因為老年大學是老年人集中的地方。在容易發生事故的地方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建議國內老年大學可以參考養老機構市場化改造標準完善設施,打造平安的校園。
轉自:中國之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