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事求是”闖新路 “雙師同堂”育新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5





      ——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創新思政課教學助力“大思政課”建設

      近日,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姜愛平、靳苗苗兩位老師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廖俊杰老師聯袂開展“‘一根燈芯’明方向 ‘實事求是’闖新路”主題“雙師同堂”思政課示范教學活動,將理論課堂延伸至紅色沃土,讓青年學子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真理力量。

      “一根燈芯”明方向  “兩篇著作”耀光輝

      “楓樹坪下聽傳統,八角樓前覓燈光。”清晨,師生們前往井岡山茅坪八角樓,在這片鐫刻著紅色記憶的土地上追溯中國革命道路成功的“密碼”。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樓的燈光通通明”。在八角樓里,靳苗苗老師清唱著紅色歌曲,同學們凝視著那盞油燈,仿佛穿越時空看到革命先輩在艱難環境中探索真理的執著與堅守。老師生動的講解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正是基于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洞察,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本本”之外開辟出符合中國實際的革命道路。

      實事求是闖新路  思想精髓傳薪火

      離開八角樓,師生們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姜愛平與廖俊杰兩位老師同臺授課,帶領學生系統學活的靈魂中的實事求是。

      姜愛平老師以黨的工作重心轉變與中國革命道路探索歷程為主線,深入剖析“引兵井岡,闖出新路”的歷史邏輯,引導學生思考:為何中國革命能突破教條束縛,走出獨特成功之路?緊接著,她帶領同學們深入剖析實事求是的科學內涵以及如何堅持實事求是,在邊聽邊學的過程中,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與體會。廖俊杰老師則帶著同學們走進博物館展區,生動講述文家市轉兵的戰略抉擇、“一根燈芯”背后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以及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的精神,讓學生從歷史細節中感悟“實事求是”的思想光輝。

      從理論闡釋到場館講解,從課堂講授到展區研學,“雙師同堂”打破了傳統思政課的空間界限。同學們表示,這種“理論+實物+場景”的教學模式,讓書本上的“實事求是”從抽象概念變為可感可知的歷史實踐,他們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精神內核。

      實事求是勇擔當  青春奮進正當時

      “實事求是,青年何為?”在互動研討環節,同學們結合專業所長與實踐經歷各抒己見,展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第一小組同學運用數字技術制作“一根燈芯的故事”主題體積視頻,以數字媒介活化紅色記憶;第二小組分享赴吉安市遂川縣井岡蜜柚種植基地的實踐經歷,他們通過拍攝宣傳視頻助農增收,用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第三小組講述暑期“三下鄉”實踐中,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故事,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針對“如何講好井岡山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的疑問,廖俊杰老師結合職業經歷和體會感受回應學生思想困惑:“先要明確受眾,對老人講歷史厚度,對孩童講情感溫度;再聚焦內容內核,最后用共情方式讓故事入腦入心。”這番話為青年大學生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了實踐路徑。

      從技術賦能紅色文化傳播到助力革命老區發展,軟件學子以行動詮釋“實事求是”——立足專業、扎根實踐,為革命老區和鄉村振興注入新思想、新技術、新文化,激發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思政創新有亮點  真理之光照前路

      八角樓的清油燈芯曾點燃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如今,這根閃耀著實事求是光芒的精神燈芯,依然指引著新時代的前行方向。此次“雙師同堂”教學活動,通過“高校教師+文博館員”“理論課堂+紅色現場”的深度融合,讓思政課走出教室、扎根大地。

      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表示,此次“雙師同堂”教學活動既是對“大思政課”建設的創新探索,也是落實“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要求的具體實踐。未來,將持續深化思政課改革,推動更多“行走的思政課”“場館里的思政課”“實訓基地里的思政課”落地,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感悟真理、在奮斗中踐行初心,為培養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姜愛平、靳苗苗)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