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12日消息,近日財政部、教育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四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落實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提出培養單位全覆蓋、教育層次全覆蓋、公辦民辦全覆蓋、所有區域全覆蓋,并在對象、力度、分配、發放四個方面強調了精準發力。
據介紹,目前,我國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了以國家獎助學金和國家助學貸款為主、其他資助項目為輔的國家資助政策體系,從制度上基本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2016年,政府、高校及社會共資助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4281萬人次,資助總金額956億元,其中:財政資金469億元,銀行發放國家助學貸款263億元,高校事業收入提取及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個人捐助資助資金224億元。
“目前,高等教育國家資助政策總體上較為完善、運轉良好,但執行中還存在政策落實留有死角、政策銜接較為薄弱、貧困學生認定等管理環節不夠精準等問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6年以來,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以問題為導向,多次赴有關省份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培養單位,全面調研高等教育學生資助工作開展情況,重點查找問題和短板。在此基礎上,研究起草了通知,擬一攬子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推動資助政策落實到位,把好事辦好。
據介紹,該通知文件突出無縫銜接,做到“四個全覆蓋”:一是培養單位全覆蓋。確保資助政策惠及高校、科研院所、黨校、行政學院、會計學院等各類培養單位學生,不留死角。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國家助學貸款業務覆蓋范圍從高校拓展到科研院所等各類培養單位。二是教育層次全覆蓋。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研究生、預科生等各階段學生全覆蓋,均可按規定享受相應教育階段的國家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等政策。三是公辦民辦全覆蓋。重申民辦高校學生與公辦高校學生按規定同等享受國家資助政策。四是所有區域全覆蓋。要求所有省份在2017年4月30日前出臺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跨區域就業學生,按照“誰用人誰資助”原則,由就業所在地區給予學費補償貸款代償。
此外,通知還強調精準發力,做到“四個精準”。一是對象精準。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省級教育、財政部門要確定本地區的認定指導標準,高校等培養單位要制(修)訂具體的認定標準和資助檔次。二是力度精準。將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作為重點資助對象,國家助學金等相關資助政策原則上按照最高檔次或標準給予相應資助,確保其順利就學。三是分配精準。優化資助名額和資金分配機制,向民族院校以及以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學科專業為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多的高校等培養單位傾斜,并統籌考慮不同學科專業、培養層次、學生經濟困難程度等因素。四是發放精準。嚴格遵守規定程序、時間節點和資助標準等要求,認真開展國家獎助學金評審發放工作,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各類資助資金。
據悉,為確保各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教育部、財政部已將2017年確定為“學生資助規范管理年”,擬采取一系列措施,規范管理制度、規范資金管理、規范資助程序、規范信息管理、規范機構隊伍建設、規范監管責任,全面提升學生資助規范化管理水平,狠抓學生資助政策落實。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