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思考:招生“查三代”更該反思教育資源短缺


    來源:新京報   時間:2017-05-09





      這不是民辦不民辦的問題,而是教育供給不足、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


      看了這兩所學校的考題,不少網友覺得,如今只拼爹拼媽恐怕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拼爺爺拼奶奶,拼姥爺拼姥姥。竊以為,之所以會出現類似的讓家長絕不敢掉以輕心的疑似笑話,源于教育是賣方市場,主導權不在家長,家長只有被調戲的份兒。不管是主動到處去買力所能及的學區房,還是被動讓各種學校以無厘頭刁難,都是由于家長可以選擇的機會太少。特別是對那些受到戶籍、房產等因素限制的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更是如此。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輿論不應該以“民辦學校”的標簽去批評這些學校,而應該看到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境地。因為這不是民辦不民辦的問題,而是教育供給不足、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我甚至覺得,民辦學校以如此拙劣的手段進行招生篩選,恰恰反映出其中沒有權力尋租的問題。公辦學校可能不會這樣的神刁難,但是不是有其他的問題貌似值得媒體去關注下。


      但不管如何,歸根結底的問題是為什么沒有更多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供家長選擇?國家在戰略層面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教育領域按邏輯不應該例外。我們改革開放已近四十年,GDP實力已經是世界第二,是第三名日本的兩倍還多,如此強悍的經濟基礎為什么會出現教育資源短缺,是需要認真反思的。而且,這個問題隨著二孩出生量增加,如果沒有適當的、快速的解決機制,將會加劇目前的情形。


      簡單來看,可能的方式是兩方面推進,一方面是公辦教育資源的增加,并且摒棄各種外部要素對孩子入學的限制,讓公辦學校成為家長可依賴的兜底選擇,讓義務教育真正只以孩子的年齡為依據,以孩子方便入學為核心,讓教育成為大家共享國家發展成果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果實。


      另一方面是推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在做好監管的同時,設定合適的準入機制,避免“玻璃門”現象,放手讓愿意投資教育的資源充分涌流。中國這么多年的改革開放中,主管機構早就積累了充分經驗來引流、疏導和管理社會資源對教育領域的介入。試想,如果有足夠多的像陽浦小學和青浦世界外國語這樣的學校,它們還敢如此難為家長?在各種課外輔導班中,哪個機構、哪個老師不是滿臉堆笑歡迎孩子和家長?


      因此,這種神刁難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供給不足或者說加諸外部要素限制過多造成的供給不足,需要有更多的教育供給側改革措施,為教育領域的資源配置提供更有利的政策環境,讓家長能夠有尊嚴地送孩子步入義務教育階段。(任孟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租售同權更需落實教育資源去行政化改革

      近期,廣州市政府首次明確了租售同權,在最新出臺的《廣州市加快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中提出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學等權益,這也是近年來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租售同權”的概念。不僅如此,近期,從國務院辦公廳...
      2017-07-24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