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幫扶,要在“軟件”上下功夫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丁雅誦    時間:2017-05-18





      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有一所名叫“渠首朝陽”的實驗小學。“渠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水的源頭,而“朝陽”是首都北京的一個行政區。相距1000多公里的兩地,何以結下情緣、共建一所小學?這正是京淅教育共建的成果。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丹江水一路滾滾向北之時,北京與河南也成為對口協作的雙方。北京市朝陽區每人捐出1元錢,一共募集捐款384萬元,將原來的淅川縣陶岔中心小學,打造成了如今的渠首朝陽實驗小學,并與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結成對子。


      此后,渠首朝陽實驗小學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不僅建起了嶄新的大門、仿古的教學樓、可沖水的廁所、不起灰的操場,還配備了電腦室、實驗室、舞蹈室、美術室、圖書館。更令人欣喜的是,北京的老師們還會常常組團來到這里,給孩子們上課,給當地的老師作指導。


      渠首朝陽實驗小學的變化是京淅兩地教育協作的見證,也是全國各地教育對口支援的縮影。在我國,區域差距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為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先富幫后富、對口支援是必然的選擇,而教育協作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當前,在國家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營養改善計劃等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多數地區的教學設備、運動設施、實驗儀器等硬件已達到基本標準。因此,對于欠發達地區而言,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在于“軟件”的提升,也就是教師力量的培養。


      促進教師成長,教育對口協作作用明顯。以京淅合作為例,自2014年10月兩地協議正式簽訂以來,雙方教師培訓交流達40余次,參與教師500多人次。北京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讓淅川教師受益匪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把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帶進南水北調水源地,首都師范大學成立了巡回講學團。前不久,巡講團的老師們以平均一天一縣,上午講兩節課、評兩節課,下午一個講座的速度,在水源地各縣開展培訓。首師大初教學院院長俞劼說:“我們現在還建立了微信群、QQ群,新增了班班通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盡可能實現兩地教學資源的共享與同步。”


      專家要請進來,欠發達地區的教師也要走出去。淅川二高副校長李杰華日前帶著年級備課組長一行人來到北京和平街一中。在觀摩課堂教學、展開交流互動后,李杰華感受到了教育理念上的碰撞。他說:“北京老師的教育態度、敬業水平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北京老師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為我們今后的工作作出了指導。”回校后,李杰華向全校師生作了學習匯報,并與老師們一起研究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帶動了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對口協作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為欠發達地區的教育進步帶來了“源頭活水”。對一個教師而言,交流研討能夠帶動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對一所學校而言,支援合作能夠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實現學校的理念更新;對于社會而言,對口協作則是補齊短板、抬高底部、推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


      在教育對口協作廣泛開展之后,下一步應該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將協作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邁進。北京市教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要加大交流的頻次。目前欠發達地區教師出門接受培訓的機會還比較少,應該爭取機會,盡可能多地開展交流活動,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另一方面則要創新交流形式。比如北京就有一個教育對口支援與合作網,里面數千門視頻課程免費向受援地區開放。在互聯網時代,像遠程教學互動、教學研究平臺、實時在線咨詢等都應該成為教育對口協作的主要形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