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業者專利維權何去何從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胡林 雷宇    時間:2017-06-21





      日前,一個大學生創業公司的專利維權案,登上了2016年武漢市保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


      這家被侵權的公司名為武漢毳雨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核心技術是由武漢科技大學學生李恒2012年在校研發出的一種“高空噴淋降塵系統”。該系統通過將水霧化進行高空噴淋,吸附工地現場空氣中的灰塵顆粒和雜質,達到潤濕地面和防止塵土重新揚起的效果,改善城市環境。


      武漢市建設科學技術委員會曾專門組織評審,認為該技術成果屬國內首創。依托該成果申請到的國家專利,李恒在校開始了創業。


      被侵權獲賠2.8萬元


      但在去年8月,毳雨公司銷售人員發現武漢某環保公司制造了模仿該專利技術的塔吊噴淋裝置,并銷售給兩家公司共6套設備,在武漢某大橋和某地鐵工地投入使用。


      為此,毳雨公司以涉嫌侵犯其專利權為由,向武漢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申請立案。經調查,武漢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認定毳雨公司被侵權。


      結果是,侵權企業一次性賠償毳雨公司2.8萬元。考慮到給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原施工現場繼續使用已安裝的塔吊噴淋裝置。


      “這2.8萬元,也是我們磨破嘴皮才要到的。” 李恒說,侵權企業一共銷售了6套設備,每套市場售價4萬元。“依照專利法規定,根據侵權人因侵權獲得的收益和處罰標準系數測算合計,至少要賠償我們30萬元以上。”


      可提出這一要求后,對方就一直以“沒錢”等理由拒絕賠償。李恒無奈之下只好一步步妥協,“當面交涉了不下6次,可還是一直談不攏”。從去年8月一直拖到年底,對方才答應賠給2.8萬元。“他們說就這么多,如果不要盡管去法院告。”


      “能賠一點算一點,有總比沒有好”


      李恒一打聽,知識產權局只具備行政權,只能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沒法核定具體金額并判賠。通過法院走司法程序維權并強制索賠,則至少需要6個月,時間長,還要聘請律師,花費更大,迫不得已他們只好接受,“畢竟能賠一點算一點,有總比沒有好”。


      2017年1月,毳雨公司收到侵權企業的一次性賠付款2.8萬元。但在武漢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調解結案前,該侵權企業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質疑,“賠完又后悔了”。


      4月2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在武漢知識產權審判庭1號法庭舉行了巡回口頭審理,將擇期公布結果。


      這不是李恒的公司第一次遭遇專利侵權。“至少遭遇過5起。”李恒在維權之路上備嘗艱辛。


      2015年,河南省安陽市一家建筑企業涉嫌侵犯毳雨公司專利權,產生專利侵權糾紛。“我親自跑了3次,公司人員前后去了不低于6趟,花了5個月進行取證和維權申請。”李恒說,隨后該市知識產權局進行多次調解,但雙方未達成一致。只能認定該企業行為構成侵權,拆掉了設備。


      2016年1月,河北省邯鄲市一家建筑企業涉嫌侵犯毳雨公司專利權。毳雨公司花了3個月取證、申請維權協調,結果同樣還是只能認定該企業侵權,拆掉設備。


      “這連我們基本的維權成本都沒法彌補,更別談帶來的經濟損失。而且,這還是維權后拆掉設備的例子,還有更多的侵權企業根本不理。”就此,李恒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誰來幫大學生創業者維權


      李恒的維權經歷不是個案。一直以來,維權成本高、周期長、舉證難、賠償低是制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瓶頸。


      武漢岱家山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知識產權服務專員鄧夢說,2012年至今,該園區累計入住過近600家中小企業,現有的120家科技型企業中大學生創業企業有60家。“毳雨公司是園區至今唯一維權成功的。”


      “最近出版的浙江省知識產權司法報告顯示,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被侵犯的案例數據是最多的。”武漢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理事蔡祖國分析,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力量薄弱,企業本身不愿意選擇成本高的維權方式,企業對專利權益了解不全面等是當前小微企業專利維權難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企業不斷涌現,知識型創業是最大特點,也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熱切期盼。這類企業起點高、成長快,但知識產權侵害卻可能直接將其扼殺在搖籃里。


      “小微企業維權還是得走司法程序,但難點在證據收集。”蔡祖國建議,在采用訴訟方式維權時,在訴訟地域管轄、證據保全等方面,必須運用專業化的思維方式來處理。可以把所有的侵權方告到同一個法院。“一并起訴,告倒一家就可以產生震懾作用。”


      他還呼吁政府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設,加大侵權處罰力度。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維權信息服務,幫助搜集證據,減免一部分打官司的費用,分擔維權成本。


      盡管維權一路艱難,但李恒沒有放棄,還加大了公司技術研發投入,在他看來,知識才是大學生創業最大的“殺手锏”。


      李恒介紹,毳雨公司目前有6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雖然路很長,但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做,希望總在前方。”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日前,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全面啟動。本屆大賽的主題是“搏擊‘互聯網+’新時代 壯大創新創業生力軍”。
      2017-03-28
    • 大學生就業呈現多樣性靈活性 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下降

      報告顯示,畢業生在經濟發達地區就業比例有所下降,在中原、西南、陜甘寧青等區域的就業比例上升。在醫療、社會服務、護理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比例上升最快。研究指出,當前要更加關注畢業生的就業穩定性及“慢就業者”中的困難...
      2017-04-27
    • 大學生新消費呼喚家庭新教育

      從上世紀80年代背著水壺臉盆去學校報到,到如今手機、筆記本電腦、iPad成為大學新生標配。幾十年間,中國大學生的“入學裝備”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條件提升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但如今大學校園內越發明顯的攀比風氣...
      2017-08-25
    • 高校生活費調查:大學生一個月要花多少錢?

      高校生活費調查:大學生一個月要花多少錢?

      隨著各大高校陸續迎來開學季,大學生的“開學裝備”和消費水平再次成為輿論熱話題。近年來,伴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大學生的日常開銷也隨之水漲船高。
      2017-09-07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