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面向2030年的兒童教育創新與發展”研討會9日舉行。會上,來自北京大學等高校以及相關研究機構的專家,圍繞兒童教育的重要性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據了解,國際《兒童權利公約》所界定的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5年后發展議程(The Post-2015 Development Agenda)中提出的2015年后教育總體目標為“確保到 2030 年人人享有公平、包容的良好教育和終身學機會”,議程中具體提到,到2030年,確保所有男女童完成免費、公平、優質的中小學教育,并取得相應有效的學習成果;同時,確保所有男女童獲得優質早期幼兒發展、保育和學前教育,為接受初等教育做好準備。
對此,博雅聞道考試與評價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徐錫安表示,近年來,雖然我國兒童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大中城市基本滿足了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為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兒童提供了受教育機會。但是,目前我國兒童教育的總體水平仍不高,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兒童教育事業投入不足,部分地方兒童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同樣,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張梅玲教授也認為,我國對學前教育全面系統的研究剛剛恢復,對于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相應的教育規律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入。她舉例稱,中國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并不快樂,大人的功利性選擇,讓孩子很難自主選擇喜歡的讀物。此外,她還提出,中國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參加勞動,要在勞動中獲取快樂,培養責任心。
面向2030年,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學院名譽院長閔維方表示,兒童是世界的未來,兒童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奠基工程,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占據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他強調,教育決定現在,更決定我們的未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