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看上去解決了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問題,但實際上僅僅是解決了供需雙方的鏈接,并沒有保證質量的突破,也因此線下面授依然是當下主流的教育形態。”好未來教育集團總裁白云峰在近日舉辦的“2017中國互聯網教育論壇”上表示。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的快速發展,技術正在極大地改變著教育的形態,過去教育以標準化為唯一的衡量尺度,現在個性化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資源的均衡化以及教育資源個性化被認為是當前教育行業普遍存在的兩大難題。
在白云峰看來,“互聯網+教育”已經過去,“教育+AI”才是未來的希望。“用大數據實現教育個性化,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在成倍放大教育產能的同時,優質教學資源也能夠得到充分利用,讓因材施教成為可能。”
白云峰表示,在商業數據方面,通過AI可以有效節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效率;AI將幫助好未來在學習場景的交互過程中,為優質教學資源賦能。在內容數據方面,好未來將從數據和算法進行挖掘、打造知識圖譜。在教學數據方面,好未來將通過語義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情感識別、手勢識別等方面進行探索,以解決供求端的優質教育資源賦能的問題。
對于教育的個性化和公平化是否存在矛盾,白云峰認為,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可以通過產品的積累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趣,從因材施教到因材而育,并且利用各自的優勢去實現教育公平。
白云峰強調,民辦教育需要與公辦教育一起努力,利用各自的優勢,在解決教育公平化的前提下實現教育個性化路徑的培養,讓民辦教育利用自己產品和技術的積累,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有趣,讓學習的個性化關注變得更有趣,讓學習的個性化數據被記錄下來。“用科技成就每個人的好未來,是我們作為一家互聯網教育公司堅持的初心和信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