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北大、清華,高校成為旅游熱點似乎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對于諸多高校而言,應該如何應對高校旅游熱?《法制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業內專家。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教授認為,高校暑期游客過多,這是一個新的社會問題。從本源上來說,校園是高校教學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服務于教育教學活動。很多家長是本著教育孩子的目的來學校,這是一種教育的延伸活動,也是一種社會服務,本身不是教育教學活動。對高校校園的利用應該是以教育教學活動為主,這種延伸活動不應該影響到教育教學活動的進行,不應該對教育教學活動造成不正當的干擾。
“學校是公共設施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學校完全屏蔽這種活動也不現實,還是要加強管理。加強管理要本著兩個基本原則:第一是不能影響教育教學活動,因為教育教學活動是高校的根本目的,不能本末倒置;第二是在可能的條件下,盡可能做好服務工作,比如定時開放校園。”王敬波說。
王敬波認為,高校可以開通網上預約,控制進校人數,減少游客對校園環境的干擾。同時,高校可以設立一些入校規則。這些規則應該通過協議的形式來實現,游客進入校園就應該遵守這樣一些規則。比如,游客亂扔垃圾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這也是雙方約定的。還有對于所謂的“黃牛”而言,則要看其與校內人員有沒有關系,學校相關工作是否做到公開、透明、公正。
“當前高等院校管理應當做的主要是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破除高高圍墻,打開大門,允許免費參觀。如果條件許可,還應當允許考生及家長到高等院校參觀課堂。其次,高等院校應當加強治安管理,必要時可以采取排隊入校或者限制人員名額的方式。再次,高等院校校園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高等院校的資源充分利用,不要借口會擾亂教學科研秩序而禁止他人進入高等院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應當對高等院校的校園規劃作出整體的安排,推動高等院校打開大門,消除院墻,讓高等院校變得更加公開透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說。(記者 杜曉 實習生 戴夢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