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杭州9月3日電(孫競)“現在手機上很多游戲,它只是給你一個分值的增加或者減少,再給你一個朋友圈里的排名,我們很多人就會樂此不疲。而我們的體育競賽如果常態化、系統化地開展起來,讓青少年把注意力從虛擬世界里的排名轉化為在賽場上的排名,就會成為激發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一種方式。”
在今天舉行的第十三屆學生運動會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體育競賽是最好的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內生動力的渠道。
王登峰同時表示,近年來,整個社會對學校體育育人價值的認識更加深化。“在過去的意識中,學校體育就是帶給孩子們自由活動,認為體育競賽就是運動員的事,和普通學生沒有關系。而現在,我們認識到需要在整個學校體育的推進過程中,教會學生運動的技能,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弘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磨煉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這是學校體育所承載的價值。這樣的認識,和以往相比有了一個巨大的飛躍。”王登峰強調。
王登峰還透露,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目前的政策和制度設計已經實現了“三個納入”。一是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已經正式納入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二是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納入到了教育現代化和教育辦學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學校學生的體質健康、運動技能,已經全面納入到體育中考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在回答現場記者關于“校園足球推進情況”的問題時,王登峰說,目前已分三批認定了2萬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這些特色學校每周都有一節體育課教授足球,并經常性地開展校內比賽。近兩三年來,國家級校園足球教師的培訓達到近3萬人,各省、市、自治區所組織的省級校園足球教師的培訓和地市級校園足球的培訓接近20萬人。
據悉,教育部從去年開始在其他項目上嘗試推廣校園足球的發展模式,2016年在11個省(區、市)的525所中小學試點建設了校園籃球特色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