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姬中英    時間:2017-03-21





      近年來,有不少人認為,科技創新是科學家或高端研究人員的工作范疇,和普通人無關,和高職學生無關,科技創新教育更不是高職教育的任務。筆者認為,這種觀念有待更正。當前,我們國家的科技創新教育,既需要培養“愛因斯坦”,也需要培養“愛迪生”,還需要培養“魯班”,一個都不能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了創新型人才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發展。這四大支柱涵蓋了創新人才的四大創新素質:一是強烈的好奇心和探求事物本質的習性;二是具有克服障礙的意志和恒心;三是具有適度的質疑與冒險精神;四是善于提出假想,勇于付諸實踐的品性。


      培養大量創新型人才,將科技創新變成一種精神,提高人們的創新素質,推動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現在尤為迫切。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進入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結構大變動的時代。加上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國家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升級,要求社會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大量創新人才支撐,尤其需要在全社會弘揚科技創新精神,培養大量具有科學創新精神的“大國工匠”。


      全社會都要加強科技創新教育,包括企業和高校。對企業來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著名管理學家彼得斯用“不創新就是滅亡”這樣一句話來評價創新對社會發展與企業成長的極其重要作用,不管是管理上,還是技術上,都需要加強創新。


      對高校的創新教育而言,如何將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落實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健全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體系,是所有學校面臨的新課題。


      由此看來,科技創新教育絕不只是在本科大學里面,職業教育同樣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責任。并且,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重任的高職院校,更要注重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以培養具有較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實際上,我國高職院校在培養高素質科技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方面也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比如,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采取“項目制”培養,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項目組或工作室,在研究具體項目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磨煉、培養其創新思維,使創新成為每個人的一種習慣、一種能力、一種精神,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作者系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教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