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公積金新政落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16





      公積金政策又有新動作。


      青島公積金新政近日落地,首次將二手房納入首付款提取范圍。深圳、珠海、汕頭、江門、潮州、揭陽等廣東6城則簽署協議,加速實現區域內公積金服務“同城化”,支持區域內流動就業人群、異地置業家庭等群體的住房消費需求。


      近來,全國住房公積金政策不斷優化。


      使用場景擴圍


      將首付款提取范圍擴大至二手房,是青島此次政策優化的最大亮點。


      根據政策,在青島,繳存人及其配偶不僅可以在購買新建商品房或保障性住房時提取公積金支付首付款,購買二手房同樣適用。對于保障性住房或家庭首套、第二套自住住房,購房人的父母及子女也可以提取公積金支付首付。


      “青島此次新政打破了公積金通常與新房關聯更緊密的傳統模式”,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說,這一舉措解決了二手房交易中購房者的首付款難題,為購房家庭減輕了資金壓力。


      同時,針對二手房交易量“沖高回落”的風險,通過首付支持政策持續發力,避免市場降溫,維持交易活躍,有助于二手房市場保持活力。


      青島此次還增加了“更新電梯”的提取情形。針對需要改造的住宅,房屋所有權人及其直系親屬可以在個人實際出資范圍內,提取公積金用于加裝或更新電梯,改善居住環境。


      青島調整擴大了公積金的使用范圍,增加了提取情形,簡化了流程,可以更好滿足繳存人多樣化資金需求。


      跨城互認,打破壁壘


      在青島發布新政的同一天,廣東6城簽署合作協議,從服務、貸款、信息、風控四個方面推進公積金跨城互聯,實現“異地服務無差別化”與“管理標準統一化”。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大灣區“9+2”城市圈的核心在于實現資本、勞動力等要素的自由流通,公積金作為住房保障要素,其跨區域互聯互通是都市圈一體化的必然環節。


      此外,灣區內人口流動頻繁,跨城就業催生異地購房需求,而傳統公積金屬地化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人口流動現實,倒逼政策向“同城化”升級,解決異地購房的壁壘。


      “廣東此番新政有利于推動人口空間布局優化與區域協調發展。”在李宇嘉看來,此次新政并非單純的政策調整,而是以公積金為紐帶,進一步撬動大灣區要素市場化改革。公積金“同城化”打破了區域邊界,為都市圈一體化提供了“制度-人口-產業”聯動的樣本。


      嚴躍進認為,廣東6城公積金跨城互認機制,直接呼應“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要求,以公積金流通為突破口,消除地域分割,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多地發力,助力止跌回穩


      去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明確,2025年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會議提出有效發揮住房公積金支持作用,要求持續落實“四個降低”政策(包括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首付比例等),減輕購房負擔。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長沙、大連等多地發布公積金相關政策,或降低門檻、或提高額度、或擴大范圍,對公積金政策進行優化。


      例如,大連宣布擬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借款人辦理首套房及二套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為20%。


      一些城市針對特定群體定向寬松,增強住房公積金的普惠性。如天津、蘭州等地明確將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公積金繳存范圍,靈活就業人員原則上也可享受“商轉公”“多孩家庭公積金貸款支持政策”等多重權益。


      公積金的使用范圍也在不斷拓寬,中山等一些城市規定可以用于購買法拍房等。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指出,公積金政策優化能夠有效激活存量資金,為購房者提供更大力度支持,從而促進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活躍度,這對于穩定房地產市場、推動市場止跌回穩具有重要作用。


      從市場反饋來看,房地產行業信心也在持續提振。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50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達322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全國50城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總體上處于正增長區間。


      政策優化如何再進階?


      “到今年6月,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已持續超過了8個月時間。”嚴躍進說,自去年9月一系列經濟政策措施落地后,公積金政策優化力度明顯提升,進一步鞏固了各地市場穩中向好的態勢。


      對于未來優化,李宇嘉提出,還需擴大公積金普惠覆蓋面,將政策紅利向就業形態靈活、住房需求迫切的年輕群體和新市民延伸。同時,針對吸納年輕就業主體的行業,建議動態調整企業繳存比例,增強制度彈性。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院長丁祖昱認為,公積金制度已從住房金融工具向綜合性居住保障體系轉型,未來對居住服務領域的賦能還需進一步探索。


      日前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住房公積金實繳人數17628.75萬人,比上年增長1%。截至2024年末,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總額327941.35億元,繳存余額109252.79億元、同比增長8.61%。


      轉自:上觀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