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微知筑團隊發起島礁護岸工程的綠色“革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1





    2025年,在海南三亞某島礁護岸修復工程現場,一種灰白色新型材料正在改變傳統海洋基建的面貌——施工7天后,破碎的護岸表面形成致密碳酸鈣層,抗沖刷性能提升4倍,而碳排放量僅為傳統工藝的40%。這是“見微知筑”團隊研發的微生物膠凝材料系列產品的實際應用場景,標志著我國島礁護岸工程正式邁入"生態友好時代"。

    在深圳前海海岸邊坡加固工程中(2024年實施),“珊瑚源激活液+火山灰固載粉”組合方案展現出驚人效果。工程數據顯示:固化后土體抗壓強度達18.43MPa,較傳統水泥基材料提升31.23%,且微觀CT顯示孔隙率顯著降低。現場工程師感嘆:“材料像‘智能膠水’一樣,自動填充了砂土間的每一個薄弱點。"威海雙島灣的防浪工程則更凸顯生態價值(2025年完工)。面對臺風季6米高的浪涌,經微生物材料加固的岸線不僅單軸抗壓強度從4MPa躍升至12MPa,周邊海域的珊瑚幼蟲附著量還增加了20%。項目負責人表示:“過去用混凝土會殺死附著生物,現在新材料反而成了‘人工礁石’。”而海南三亞的示范工程創造了施工速度紀錄——采用噴射工藝后,修復周期從傳統工藝的14天縮短至4天,且養護期間無需淡水沖洗,在缺淡水的島礁環境中意義重大。

    20250811122718377.png

    20250811122754971.png

    隨著2025年《“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的深入推進,團隊正與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積極籌備合作,計劃將技術應用于澳洲紅樹林保護工程。拉籌伯大學的 Hossam Aboel Nag 教授評價:“這項技術讓人類學會用自然的力量修復自然。”目前,團隊正研發第二代智能響應型材料,當檢測到海浪沖擊時,可自主激活補充礦化。“我們的夢想是讓每一條海岸線都擁有‘自愈’能力。”創始人程雷的這句話,或許正是海洋生態工程的未來方向。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