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洱源:做亮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金字招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2-16





      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戶、現代農業莊園4個、17個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做亮一個個“金字招牌”;從南博會到農博會再到上海云品入滬展會,洱源農特產品精彩亮相,引得人們駐足、品鑒、點贊;京東“中國特產·洱源扶貧館”、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洱源扶貧館”、淘寶“洱源特產店”等營銷渠道一一開通,推動“洱源好物”越走越遠。


      近日,洱源縣牛街鄉上站村的村民都在討論一件稀奇事,說上站村經濟作物基地的南瓜根上結出了黃瓜,筆者向牛街鄉上站村委會詢問后了解到,這是洱源縣輝煌種植專業合作社嘗試的新種植方法,即采用嫁接的方式,將黃瓜苗接在南瓜根上,合作社管理人員劉坤宏介紹說:“這個種植方式是從楚雄元謀引進過來的。”在理論關、技術關一一破解之后,2020年9月份,合作社在上站村經濟作物基地試驗種植兩畝地。現在,一個個筆直、翠綠的黃瓜掛滿藤上,朵朵碩大的黃花頂在瓜頭,長勢甚是喜人。


      “前幾天我們在縣城農貿市場售賣,因為黃瓜產品品質好、口感好,三千斤一下子就賣完了。”劉坤宏喜滋滋地說。


      南瓜根上結黃瓜僅是洱源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春潮里的一朵小浪花,蝶變的紫玉蘿、孤老山蘋果、水質保護的“奇兵”海菜、孝尊木梨……一個個名字在全省甚至全國叫響,成為“爆款”“網紅”。回眸“十三五”,洱源縣在打造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金字招牌”路上,將脫貧攻堅、洱海保護、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有機銜接起來,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突出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優質化、特色化、綠色化、品牌化。


      用優質化讓“金字招牌”保本色。洱源縣一方面夯實設施基礎,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供水保障等短板,為更好搭乘網絡快車,不斷完善網絡設施、加快農村物流倉儲體系建設,目前,全縣建設了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9個鎮(鄉)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90個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點。另一方面夯實人才基礎,加強技能培訓,培養了一批既懂理論又懂技術、會經營網店、能帶頭致富的復合型人才,讓設施和人才為優質農產品加碼,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標準化、專業化建設。


      用特色化為“金字招牌”添亮色。按照“一鎮(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各鄉鎮、各村落既結合實際,找準優勢特色產業,又與時俱進、敢闖敢做,嘗試了大棚種植、嫁接種植,并引進新品種,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有特色、有新色。


      用綠色化為“金字招牌”蘊底色。始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引領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扎實推進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不斷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綠色有機化種植。2020年,發展4萬畝綠色水稻、0.2萬畝中藥材、0.5萬畝綠色水果、1萬畝烤煙+大莢豌、0.35萬畝稻漁生態綜合種養、0.7萬畝小米辣、0.1萬畝海菜、0.4萬畝木瓜和500畝孝尊木梨示范基地建設,洱海流域綠色化、生態化種植比例不斷提高,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成為“富美”產業。


      用品牌化讓“金字招牌”顯成色。為農產品注入文化內涵,借助直播通道,運用各類媒體平臺,傳播產品品質的優越性,輸出背后的文化價值,贏得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可,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向品牌化發展。(張鈺琴 楊錦元)


      轉自:云南網-大理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