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
大力推進養殖、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
“十四五”期間建設200個以上農機化示范基地,爭取5年內實現每個縣區都有1種特色產品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
5月20日召開的2021年廣西農機化工作會議透露,廣西將大力實施優特農作物生產機械化工程,全面推進優勢特色農作物生產機械化。
“十四五”期間,廣西將建設200個以上農機化示范基地,覆蓋廣西所有農業縣區及當地主要農業特色產業;引進建設30個以上研發試驗工作機構,實現100項以上關鍵環節農機化技術突破。按照示范基地“1+3”的建設標準(即建成1個項目,形成1個方案,解決1種農產品機械化問題,助推1個鄉村產業發展),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構建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爭取5年內實現每個縣區都有1種特色產品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
為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廣西農機部門正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對列入全國丘陵地區的49個縣(市、區)和列入全國山區地區的28個縣(市、區)分批開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建設試點,制定宜機化標準規范,持續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提高農機作業便利程度,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大力推廣軌道運輸機,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到2025年,每個縣(市、區)整合安排宜機化改造項目不少于15個。
同時,廣西將大力推進養殖、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通過開展農機專項鑒定,加快畜禽、水產、蜜蜂、桑蠶等養殖創新產品取得補貼資質條件步伐,爭取盡快列入補貼范圍;加大生豬、水產等健康養殖和綠色高效機械裝備技術試驗示范及支持力度,確保建成一批率先基本實現養殖全程機械化的規模化養殖場和示范基地。重點打造欽州、北海、防城港生態農業等現代化水產養殖創新示范基地,加大補貼力度,推廣應用深海網箱及自動供氧、供水、供電等現代設施養殖機械化技術設備,形成可復制的機械化養殖模式,向淡水河道推廣。同時,以優質糧食產后烘干收儲,特色果蔬、食用菌保鮮干制與冷凍儲藏,水產品分級保鮮,畜禽產品分割冷凍,茶葉精制為重點,聚焦薄弱環節,推動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制造引進,總結不同的適配裝備體系和技術模式,推廣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記者/陳靜 通訊員/黃文蓮)
轉自:廣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