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徽省早稻收購高峰已過,早熟中稻陸續開始收割。記者連線部分種糧大戶,他們普遍反映,今年中稻長勢較好,產量普遍高于去年,但由于肥料、農藥價格上漲,種植成本也明顯比去年高。
中稻產量高于去年
“我今年種植1000多畝中稻,目前部分早熟中稻已開始收割,總體感覺產量比去年高。”9月2日,東至縣官港鎮水稻種植大戶董金亮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已經開始收割部分早熟田塊。經過測算,畝產在1300斤左右,比去年增加將近100斤。老董說,之所以產量增加,是因為災害性天氣較少,加上當地農技部門提前通知預防稻飛虱等蟲害。“越到豐收的時候越不能大意,最近水稻病蟲害還容易發生,我每天都要巡查好幾遍,爭取早發現早防治。”
胡維高在宿松縣匯口鎮長期種植中稻,今年種植面積達到800畝。“目前已開始收割,產量還是不錯的,要比去年高不少。”他介紹,當地易發生洪澇災害,去年中稻由于受災,畝產只有1000斤左右。今年當地基本沒有受淹,所以產量達到1400斤,比去年增加了300多斤。舒城縣城關鎮種糧大戶葛義學今年種植中稻1200畝,這幾天早熟田塊已收割完畢,“平均畝產量在1300斤左右,比去年增加近80斤。”葛義學對今年的畝產量非常滿意,他說,一方面是“天公作美”,另一方面是重視預防病蟲害,稻飛虱等蟲害明顯比去年少。
種植成本增加幅度不小
在中稻產量增加的同時,種植戶也反映今年的中稻種植成本增加幅度較大,可能會導致種糧利潤減少。“今年復合肥、農藥價格都在上漲,僅復合肥一項,每畝要增加投入至少70多元。”廬江縣城關鎮種糧大戶余新年對記者說,現在種植中稻的成本,每畝比去年增加100多元,即使增產100多斤,也只夠支付種植成本增加的部分,并沒有增產又增收。
董金亮也感覺今年中稻種植成本比較高,復合肥、農藥、人工等成本的增加讓他每畝多支出120多元,“畝產增加100斤,也不一定夠支付增加的成本,如果稻谷價格再下調,可能種植利潤還不如去年呢。”他希望當地有關部門盡快落實政策,給種糧大戶發放補貼,以減少農資成本。葛義學說,雖然今年的中稻豐收,但農資價格上漲太快,種植成本增加已經讓種糧大戶感到了壓力。“我們合作社有5000多畝中稻,每畝成本增加120元,總的成本就要增加60多萬元,壓力確實很大。”
中稻開秤價略高
“這幾天中稻價格烘干后每斤1.27元,比去年要高0.03元。”胡維高告訴記者,周邊湖北、江西的糧販已經開始和他聯系收購,出的價格要比去年高。據省農科院水稻研究專家吳文革介紹,目前安徽省早稻收購高峰已過,早熟中稻開始收獲并零星上市。受早稻收購價格高開高走影響,早熟中稻開秤價格也相對較高。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目前,湖北、四川等地早熟中稻和再生稻開始收獲,部分地區已零星上市。由于早稻收購價格較高,早熟中稻開秤價受到提振,同比偏高。目前各地新季中稻價差較大,部分地區因收獲期間降雨天氣較多而出現發芽現象,收購價相對較低,毛糧收購價為每噸1700至2040元,折干后每噸2500至2640元,質量好的每噸2700元左右。由于當前新季中稻剛剛上市,新稻數量不多,主流收購價格尚未形成。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加上中秋節日將臨,市場需求開始逐漸恢復。
也要注意到,上年企業稻谷采購量大幅增加,庫存充足(包括拍賣成交的政策性稻谷和2020年產中晚稻),雖然經過將近一年的消耗,但由于前期企業采購量同比大增,而市場需求有限,大米走貨難以加快,當前企業陳稻庫存消化緩慢,庫存依舊較高。隨著新稻上市量不斷增加,后期稻米市場仍有走弱可能。
轉自:安徽日報農村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