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改飼”帶動種養殖業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16





      仲秋的靜寧縣原安鎮,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玉米長勢喜人,玉米青貯工作正在田間地頭緊張有序地進行中,一派忙碌的豐收景象。


      近年來,平涼市靜寧縣通過實施“糧改飼”項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引導農民大規模發展適應于平涼紅牛需求的青貯玉米,帶動全縣種養殖業走出了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的新路子,促進種養結合和循環農業發展,助力農民增收。日前,靜寧縣11.5萬畝青貯玉米喜獲豐收,今年計劃完成玉米秸稈青貯35萬噸,其中糧改飼全株13.4萬噸。


      在原安鎮齊埂村張安社的一塊玉米地里,青貯飼料收割機正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對青貯玉米進行收割、粉碎、拉運、入窖、壓實、密封、保存,為牛越冬儲備“口糧”。


      “我家種了80畝青貯玉米,15頭牛也夠吃了,趁這幾天天氣好,還有技術人員指導,抓緊時間做好青貯。青貯玉米就是草多,營養比較高,降低了養殖成本,也就增加了收入。”正在拉運青貯玉米的種植大戶齊高栓對記者說。


      原安鎮地處靜寧縣北部,2021年被命名為首批平涼紅牛特色產業強鎮,人均養牛純收入1500元,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以上。近年來,原安鎮大力推廣應用全膜雙壟溝播旱作農業技術,全鎮飼草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以上,建成年加工能力6萬噸以上飼草廠1處,年產優質牧草15萬噸以上,為牛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飼草資源。目前,鎮上多措并舉,全力以赴推進玉米青貯工作。


      “今年鎮上按照糧飼兼顧,草畜配套,以種供養,農牧互資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進‘糧改飼’,準備青貯玉米8萬噸,目前已經完成1.2萬噸,預計15天內全面完成任務。”原安鎮鎮長陳小虎說,下一步鎮上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進一步配強青貯加工設備,以鎮產業公司飼草加工廠為中心,不斷完善養殖大戶、種養殖合作社連接機制,大力發展糧改飼,將原安鎮打造成為飼料種植、紅牛養殖示范強鎮。


      近年來,靜寧縣堅持遵循“鎮產業公司引領、企業運作、農戶參與”的理念,在中北部養牛鄉鎮創新發展草畜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吸納人數較多的原安鎮良源飼草加工農民合作社,是在該鎮產業公司引領下規范發展的專業合作社,目前正在用合作社的設備為農戶收割打包青貯飼料。


      “我們是以國有公司+產業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今年吸納農戶360戶,流轉土地1500畝,同時為農戶提供青貯設備,方便農戶完成青貯,減少成本。”合作社負責人鄒曉良一邊帶領農戶打包一邊說。


      目前,靜寧縣飼草玉米進入蠟熟期,是開展全株玉米青貯工作、備足青貯原料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機。連日來,靜寧縣畜牧獸醫中心工作人員,采取領導包鄉,干部包村的方式,深入田間地頭,對青貯窖池準備、原料收獲等環節進行技術指導、督促玉米秸稈青貯工作有序推進。截止目前,全縣原安、靈芝、界石鋪等16個鄉鎮102個“糧改飼”項目實施主體及養牛大戶已全面開展玉米秸稈青貯,已完成青貯5.6萬噸。(李紅軍 通訊員 李芳艷)


      轉自:中國甘肅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糧改飼面積連續兩年突破千萬畝

      我國糧改飼面積連續兩年突破千萬畝

      近年來,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糧經飼結構,糧改飼面積在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突破1300萬畝。
      2019-03-04
    • 甘肅省東鄉縣:土地流轉+“糧改飼”加出增收加速度

      在東鄉縣,土地流轉與“糧改飼”同步推進,成為當地很多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門路。東鄉縣積極探索推廣“農戶自種、訂單收貯、專業生產、免費收貯、半價配送”等“糧改飼”收貯模式,形成了“飼草料(秸稈)種植加工+牛羊養殖+糞污...
      2019-04-16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