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出爐 提出十三項主要任務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18





      重慶市人民政府近日印發《重慶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十三項主要任務。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十三項主要任務分別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推進“一區兩群”農業農村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提升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建設“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建設長江上游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該負責人介紹,《規劃》立足重慶農業農村新發展階段,提出到“十四五”末,要確保實現“一個銜接、兩個趕上、三個突破”。“一個銜接”:即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鞏固和提升,做好兩者的“接力棒”,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兩個趕上”:一是農民收入趕上全國平均水平,二是鄉村振興“先行示范類”區縣趕上東部地區平均水平。“三個”突破:即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此外,《規劃》還提出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穩定在4%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1。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先行示范類”區縣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


      《規劃》提出在全市范圍內,按照先行示范類、重點幫扶類、積極推進類分類推進鄉村振興。選擇有基礎、有引領示范作用的區縣作為“先行示范類”,高起點、高標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爭取在全市率先達到我國東部地區平均水平。“重點幫扶類”以原國家扶貧開發區縣為主,重點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逐步實現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


      《規劃》提出要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確保糧食年播種面積不低于3005萬畝、年產量不低于1081萬噸,年出欄生豬達到1800萬頭,豬肉和禽蛋基本自給,奶總產量達到5萬噸,水產品總產量穩定在55萬噸,肉類總產量達到180萬噸,蔬菜年播種面積穩定在115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100萬噸以上,“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


      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


      提升五個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


      《規劃》提出要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提升“川味”、果、藥、茶、酒五個千億級優勢產業集群國際競爭力,做強“世界美食文化之都”,建設全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國家重要生豬生產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優質道地中藥材產業帶、長江上游柑橘產業帶、安岳潼南優質檸檬產業區、渝南綿蠶桑產業帶、長江上游漁業產業帶,建設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打造“成渝麻辣經濟走廊”。


      推進“一區兩群”農業農村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


      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規劃》提出主城都市區培育發展精品農業、景觀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等都市農業,建設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區、巴蜀美麗宜居鄉村樣板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大力發展“三峽農家”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長江三峽柑橘產業帶、優質脆李產業帶、道地中藥材產業帶、草食牲畜產業帶。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彰顯民族民俗風情,體現山區特色,突出綠色本底,建設山地生態特色農業走廊、鄉村民俗文化生態旅游帶、宜居宜業宜游美麗鄉村。健全“一區兩群”農業農村對口協同發展機制,充分發揮“一區”對“兩群”的輻射帶動功能。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開展市級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


      提升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打造10個百億級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規劃》提出堅持“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路子,大力發展柑橘、榨菜、檸檬、生態畜牧、生態漁業、茶葉、調味品、中藥材、特色水果、特色糧油、特色經濟林等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集群。加快補齊農產品加工業短板,打造10個百億級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中國(重慶)國際農產品加工園。構建以“巴味渝珍”“三峽牌”為龍頭、50個區縣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支撐、農業龍頭企業產品品牌為主體的“1+1+50+N”農產品品牌體系。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提升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


      《規劃》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努力打造西部種業高地。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圍繞生產需求,著力攻克一批農業科技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推進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推動農機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山地農業機械化水平。


      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


      深化農村“三變”改革


      《規劃》提出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擴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三社”融合發展,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健全財政優先保障機制,完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強農業對外開放合作,擴大農業國際合作,加強農業區域合作,強化鄉村振興招商引資。


      轉自: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重慶“定制水稻”上餐桌農戶客戶“雙豐收”

      近日,在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鎮大石壩村,農戶忙碌著將最新收割的“定制水稻”加工成大米,派送至客戶手中。
      2018-10-17
    • 重慶黔江:小青菜做大文章促村民脫貧增收

        “今年,我種了兩畝青菜頭,種子沒花錢,再過一個月就能收獲變成錢,比種玉米、紅薯、洋芋強多了。”重慶市黔江區黃溪鎮新民村村民張碧連走進自家的青菜地興地說,以往這個時候是農閑時節,土地都是荒著。
      2018-11-12
    •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呈現五大亮點

      重慶市按照農業農村部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的有關要求,在潼南、南川兩個區縣深入實施油菜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40余萬畝,隨著本季油菜生產收獲,項目呈現五大亮點。
      2019-06-03
    • 重慶武隆著力培育特色農業 夯實產業扶貧發展成果

       據了解,武隆區浩口苗族仡佬族鄉近年來,努力尋找制約群眾脫貧增收的突破口,在持續鞏固傳統農業產業的基礎之上,結合實際情況,培育了一批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特色農業項目
      2019-06-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