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特色農產品變成“致富果”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0-14





      “現在,我家6畝地全種成了谷子,年收入從不足五千元增加到一萬多元。企業給咱保銷量,咱就得保質量。”9月18日,家住延安市寶塔區姚店鎮尹屯村的沙生富樂呵呵地說。


      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尹屯村采用“企業+農戶”發展模式,與延安峁圪垯土特產品有限公司簽訂小雜糧種植銷售協議。如果村民遇到糧食銷售難問題,企業就以高于市場15%的價格進行收購,為其兜底。這樣一來,村民積極性提高了,種地也更有干勁了,全村谷子種植面積大幅增加。


      “訂單農業,能調動群眾積極性、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工后,我們再把這些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給群眾打通了一條致富道路。”延安峁圪垯土特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白應勝告訴記者。


      蘋果、紅棗、小米、雜糧……這些都是陜北有代表性的特色產品。把陜北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不僅可以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還能讓更多人了解陜西。近年來,延安峁圪垯土特產品有限公司立足陜北實際,為深植于山川梁峁間的特色農產品“換裝”,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品牌。


      從農產品種植、收購到加工、銷售,企業都反復研討對比,逐步調整發展思路。近年來,延安峁圪垯土特產品有限公司在南泥灣等地建立黃小米種植基地1000余畝,并在安塞工業園區建立了近7000平方米的峁圪垯土特產品加工廠,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實現生產、加工、銷售一條線經營模式,從整個產業鏈上確保了產品質量,也為附近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不僅如此,企業還與延安市各地多家農戶簽訂綠豆、紅小豆、核桃等生產合同,以高于市場的價格收購,鼓勵其規模化生產,給農戶吃下了“定心丸”,帶動了近1000戶農民增收致富。


      不僅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為此,延安峁圪垯土特產品有限公司在陜西和北京、四川等地建立直銷店,并在延安市建立126個銷售網點,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組建電子商務團隊,通過天貓、一號店等網絡平臺進行銷售。疫情之下,企業還不斷改變思路,開始嘗試直播帶貨,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讓陜北特色農產品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和餐桌。


      “作為土生土長的陜北人,打造享譽全國的陜北特色農產品金字招牌,帶領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讓更多人了解陜北、了解陜西,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下一步,我們會積極響應‘萬企興萬村’行動號召,幫助群眾在山川梁峁間實現更多收益,把更多特色農產品變成‘致富果’。”白應勝說。


      轉自:陜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河北強力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

       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全國領先。河北兩年整合涉農資金5億元,集中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按照“一個規劃、一套標準、一個品牌、一個園區、一個龍頭企業、一個專家團隊”的要求
      2019-05-02
    • 柴達木特色農產品出口總值達3200萬美元

      記者日前從州政府獲悉,近年來,海西州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枸杞、藜麥等柴達木特色農產品出口至東南亞和歐美市場。從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全州特色農產品出口總值已達3200萬美元。
      2019-05-21
    • 湖北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加速——3.7億元打造省級優勢區

      近日從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兩年,省級共安排財政資金3 7億元,用于支持33個市縣開展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重點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和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成效明顯。
      2019-06-27
    • 湖北創建33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湖北創建33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從湖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兩年,省級共安排財政資金3 7億元,用于支持33個市縣開展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重點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和培育區域公用品牌,成效明顯。
      2019-08-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