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開辟重要途徑——中央農辦負責人就《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答記者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03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為何要出臺方案?有哪些針對性舉措?如何實現節糧減損?中央農辦負責人就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增加“無形良田”保障糧食安全


      問:方案出臺有何背景和意義?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節糧減損工作。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工作力度,取得積極成效。但要看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的任務相當繁重,空間很大。


      當前,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保障糧食供應鏈穩定難度加大。


      節糧減損有助于穩產保供,強化糧食安全。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糧食從生產到零售全環節損失約占世界糧食產量的14%。這個損失降低1個百分點,就相當于增產2700多萬噸糧食,夠7000萬人吃一年。方案聚焦全鏈條多環節開展節糧減損行動,相當于增加了“無形良田”,為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開辟了重要途徑。


      同時,開展節糧減損不僅可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還能保護生態、減排降碳,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節糧減損不僅對傳承中華民族的勤儉節約美德具有重要意義,還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導向作用。


      舉措貫穿全鏈條多環節


      問:方案的目標要求是什么?


      答:方案提出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節糧減損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基本建立,常態長效治理機制基本健全,“光盤行動”深入開展,食品浪費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問:我國將采取哪些舉措?


      答:方案重點圍繞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存在的損失浪費問題,提出了針對性舉措:


      ——生產環節。針對播種粗放、收割機械精細化程度不夠、農機農藝不配套、機手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方案提出,加快選育節種宜機品種,推廣應用精量播種機械和關鍵技術;推進糧食精細收獲,制定修訂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機收減損技術指導規范,提升應急搶種搶收裝備和應急服務供給能力,提高機手規范操作能力,減少田間地頭收獲損耗。


      ——儲存環節。針對倉儲設施老化陳舊、倉容缺口大以及農戶儲糧損失大等問題,方案提出,將糧食烘干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鼓勵產糧大縣推進環保烘干設施應用,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糧食企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等為農戶提供糧食烘干服務;加強農戶科學儲糧技術培訓和服務,開展不同規模、不同區域農戶儲糧裝具選型及示范應用;鼓勵開展綠色倉儲提升行動和綠色儲糧標準化試點,升級修繕老舊倉房等。


      ——運輸環節。針對專業化糧食運輸車輛裝備應用不足、標準化運輸程度不高、拋灑遺漏等問題,方案明確,建設鐵路專用線、專用碼頭、散糧中轉及配套設施;健全農村糧食物流服務網絡,完善農村交通運輸網絡;發展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散糧運輸服務體系。


      ——加工環節。針對糧食過度加工造成的出品率降低、營養成分損失和浪費問題,方案明確,要提高糧油加工轉化率,如制定修訂口糧、食用油加工標準;加強飼料糧減量替代;有效利用糧油加工副產物生產食用產品、功能物質及工業制品。


      ——餐飲消費環節。方案從餐飲行業、單位食堂、公務活動、學校、家庭以及個人等不同環節不同主體分別進行制度規范約束、強化監督檢查力度,開展消費理念引導,堅決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確保節糧減損落到實處


      問:如何落實節糧減損要求?


      答:方案從組織領導、制度建設、評估機制、執行監管上協同發力,確保節糧減損落到實處、見到成效:


      ——加強組織領導。將節糧減損工作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堅持黨政同責。各牽頭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提出年度節糧減損目標任務和落實措施。


      ——完善制度標準。強化依法管糧節糧,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構建符合節糧減損要求、促進糧食節約的糧食全產業鏈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


      ——建立調查評估機制。建立糧食損失浪費評價標準。研究建立全鏈條糧食損失浪費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數據匯總和分析評估。


      ——加強監督管理。研究建立減少糧食損耗浪費的成效評估、通報、獎懲制度。建立部門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等相結合的監管體系,綜合運用自查、抽查、核查等方式,持續開展常態化監管。(記者 于文靜)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乙醇汽油不會影響糧食安全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五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 ,明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2020年要基本實現全覆蓋。
      2017-09-15
    • 從糧食安全與種糧收益看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農業部軟科學課題組調查了10個糧食主產省的2369個農戶,從糧食安全和農民收益兩個維度對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進行了觀察分析,主要結果如下:第一,當前80%的小規模農戶經營60%的耕地, 3%的種植大戶經營20%的耕地。
      2017-09-18
    • 發展新技術 筑牢糧食安全屏障

      發展新技術 筑牢糧食安全屏障

      我國糧食產量在2003—2015年實現了“十二連增”, 2018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158億斤,至今已連續7年超過1 2萬億斤,從數量來看,人均占有量超過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9-10-1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