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省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第一產業增加值2335.0億元,同比增長6.8%。蔬菜總產量3234.8萬噸,生豬存欄1799.0萬頭,豬肉產量204.4萬噸,牛奶產量374.1萬噸。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產業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為73.7%。
作為京畿要地、農業大省的河北省,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務。今年以來,河北省一環不落、一招不讓抓好糧食生產,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發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特優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鄉村產業新業態發展,“三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力以赴抓好糧食生產,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清風徐徐,稻浪滾滾。10月26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區第四農場的聚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金黃色的稻田里,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忙著搶收成熟的水稻。
“今年稻穗長得好,顆粒飽滿,估摸著畝產能達600公斤。”抓起一把金燦燦的稻谷,合作社理事長韓建明笑著說,2萬畝水稻迎來了收獲季,盡管經歷了多次惡劣天氣,可也擋不住咱的水稻增產。
唐山、秦皇島等地的水稻收獲工作全面展開,標志著河北省的秋糧收獲已接近尾聲。
糧穩天下安。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把糧食安全擺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在春耕備耕、三夏生產、秋收秋種等關鍵農時,狠抓糧食生產不放松,確保顆粒歸倉豐收到手,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
糧食生產的根本在耕地。河北省采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推動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鼓勵耕地優先向從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流轉。
從播種、田管,到收獲、銷售,河北省采取一系列關鍵之舉,季季接續、環環相扣推進糧食生產。
“人們常說,三春不如一秋忙。今年的秋雨使秋收秋種格外忙。”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河北省遭遇了連陰雨天氣,面對特殊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各地根據土壤墑情、田間積水、秋糧成熟時間等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制定搶收方案,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特殊之年,精準施策。河北省成立596個秋收秋種指導組,實行包縣、包鄉、包村制度,組織4000多名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逐地逐戶開展技術服務,動員20多萬名機關干部、志愿者組成搶收服務隊,幫助困難家庭、孤寡老人、種糧大戶搶收玉米。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據統計,今年全省夏糧播種面積3406.2萬畝,比上年增加41.4萬畝;平均畝產435.3公斤,比上年增加3.2公斤,單產創歷史新高;總產量1482.7萬噸,比上年增加28.8萬噸,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
秋糧在河北省糧食結構中占大頭。河北省秋糧作物生育期大部分時間、大部分地區光溫適宜、墑情充足,降水情況整體上符合秋季作物對水分的需求。
在裝足“米袋子”、牢牢端住飯碗的同時,河北省“菜籃子”拎得更穩,品種也更加豐富。前三季度,各地嚴格將“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落細,加大生產指導,強化產銷對接,保障了市場穩定供應。蔬菜生產穩定增長,總產量3234.8萬噸,同比增長1.4%。水果生產穩中有增,產量923.0萬噸,同比增長1.3%。
肉蛋奶是畜牧業生產的主要產品,也是百姓“菜籃子”供應的重點。前三季度,畜牧業生產企穩向好,生豬存欄1799.0萬頭,同比增長7.1%,豬肉產量204.4萬噸,同比增長22.3%;牛奶產量374.1萬噸,同比增長5.2%。
加快發展農業新業態,著力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金秋時節,走進泊頭市文廟鎮大運河貢梨公園,一棵棵系著紅絲帶的梨樹躍入眼簾。“將軍梨”“乾隆御梨”“總督梨”……梨樹標牌上的名字,顯示著它們的“身份”不一般。
為展現梨鄉風情,文廟鎮以尹莊村為示范點,利用村里的閑置宅基地和空地,建設梨文化展館,整合村周邊農業種植設施,打造特色村容村貌,逐漸成為大運河畔賞運河風情、品梨鄉古韻的旅游打卡地。
同樣,在遵化市山里各莊村,品地道小吃、住原鄉民宿、購農副特產、賞鄉村民俗,可觀、可食、可賞的鄉村生態旅游,吸引大批游客前來休閑度假。
探尋美麗鄉村,暢享燕趙農游。河北省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依托農業特色產業優勢區、美麗鄉村示范區、特色小鎮、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主體,拓展農業的生態、觀光、教育、科技、文化、休閑等功能,實現農業、文化等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今年以來,河北省推出59條“春觀花”、51條“夏納涼”、32條“秋采摘”系列休閑農業線路,吸引更多人到鄉村看山望水憶鄉愁。
在農業新業態加快發展的同時,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也在持續提升,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注入了新動能。
立足農業生產大鎮和甜糯玉米標準化示范區的資源優勢,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依托區域內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農產品加工的基礎條件,搭建了入股分紅、訂單農業、規模經營、產業聯動發展等合作機制,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實現當地農產品就地加工銷售,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鎮農產品加工業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總產值占農業生產比重的50%以上。
今年以來,河北省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引導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綜合利用,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
產業興旺,日子紅火。截至目前,河北省有新樂市小流村、張北縣德勝村等158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推進建設了49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和36個省級農業產業強鎮,正定和涉縣入選首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名單。全省年產值10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達87個,重點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年產值達4500億元。
轉自: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