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構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24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按照“補短板、強鏈條”的工作思路,通過提升標準化基地種(養)、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提高品牌知名度等措施,不斷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全力構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如今,廣西農旅、農文、農教和產村融合明顯提升,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不斷壯大,農業農村經濟活力顯著增強。廣西目前已建成柳州螺螄粉、橫州茉莉花茶、永福羅漢果、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等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條,初步形成了依托優勢資源基地化生產,依托龍頭企業集約化加工,依托優質服務高端化銷售的良好局面。


      規劃先行 強化頂層設計


      廣西農業農村部門立足自治區農業發展實際和區域特色產業,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做到規劃先行。廣西近年來先后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站在全區農業制高點,對農業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文件注重廣西農業的優勢產業發展,提出將糧食、蔗糖、水果等6個產業發展成為1000億元產業,蠶桑、中藥材、油茶等4個產業發展成為500億元產業,休閑農業發展成為400億元產業,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為200億元產業,茶葉產值超100億元,基本形成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新格局。


      規劃文件注重每個產業的區域化布局。廣西重點打造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每個產業集群在哪些優勢地區發展,規劃文件里都提出了具體定位。規劃文件注重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突出全區每個優勢特色產業都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依靠龍頭企業不斷提高商品品味,注重農旅、農文、農教和產村融合。這些規劃文件為廣西農業發展繪制了路線圖,為進一步推進廣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行動指南。


      打造平臺 推進產業鏈融合


      北流市是中國荔枝之鄉、中國百香果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近年來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全力搭建農產品加工平臺,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市目前有80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年產值達到500萬元的有30多家,覆蓋水稻、荔枝、三黃雞、羅非魚、沉香、松脂等優勢特色產業。


      北流市規劃建設的自治區級農產品加工集聚區規劃面積6000畝,規劃建設優質果蔬、畜禽水產、糧油、中藥材、香料五大加工區和農產品物流倉儲中心、質量監測檢驗中心。目前,集聚區核心區有2家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輻射周邊12家加工龍頭企業,年產值超8億元。這只是廣西搭好農產品加工平臺,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廣西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以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強鎮和農業現代示范園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項目為抓手,深入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工作。


      2018年6月,廣西在柳州召開農產品加工業現場推進會后,全區各級農業部門著力推進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園區)創建工作。2018年12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印發《廣西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三年(2018—2020年)行動方案》,2019年初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標準(自治區級)(暫行)的通知》,文件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不斷向園區聚集,從而建設一批特而強、聚而合、精而美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截至2020年年底,廣西共建設110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園區),其中自治區級27個、市級24個、縣級47個,逐步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多模式推進的融合格局。柳州螺螄粉加工集聚區占地規模500畝,入駐螺螄粉相關企業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自治區級3家,螺螄粉日產量超過40萬袋,實現糧食、蔬菜年加工能力16萬噸,形成了全國鏈條最完整、效益鏈最強的螺螄粉產業帶,大大帶動了上下游稻米種植、蔬菜加工、電商銷售等共同提升發展。


      廣西農業農村部門利用中央產業融合資金,根據規劃在全區選準區域主導產業,精準發力,打造了三黃雞、羅漢果、桂系豬和百色芒果等四大產業集群,獲得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項目支持,每個集群投入資金1.5億元至2億元,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廣西每年打造10個左右的產業強鎮,形成區域特色優勢農業。


      經過三年打造,廣西已經打造了4個國家級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7個產業強鎮,逐步形成一批標準原料基地、集約加工轉化、區域主導產業、緊密利益聯結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強鎮。其中,河池市宜州區德勝鎮通過產業強鎮項目資金新推廣種植桑園面積3萬畝,扶持500戶養蠶農戶改造蠶房通風、軌道養蠶等70項先進器具,省力化養蠶戶達到70%以上;實施品牌建設,加快桑蠶產品與電商融合建設,推行桑蠶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德勝鎮創建了廣西桑蠶高效生態產業核心示范區,把本地區桑蠶產業鏈前伸后延,大大提升了當地桑蠶業水平。


      2014年4月,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做出創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的重大決策,把示范區建設作為廣西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示范區著力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輸入現代農業生產要素、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建設一批要素集中、產業集聚、技術集成、經營集約的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截至目前,廣西已累計建成13851個各類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其中自治區級示范區339個、縣級示范區726個、鄉級示范園2558個、村級示范點10228個。示范區已經成為廣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區、農業全產業鏈示范建設的先行區。


      龍頭帶動 強化利益聯結


      桂林市羅漢果年產量占全國的85%左右,被譽為“羅漢果之鄉”。2020年,桂林羅漢果全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00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羅漢果生產、加工、集散和出口基地。桂林市農業農村部門引導數十家羅漢果加工企業入駐桂林經開區集聚發展,年深加工羅漢果能力達到6億個以上。20多家羅漢果加工龍頭企業產品出口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永福羅漢果被列入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并入選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


      龍頭企業是全產業鏈的載體和關鍵,起著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引導和組織區域經營主體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針對廣西農業的特點與優勢,廣西農業農村部門重點扶持有優勢、有基礎、有前景,能帶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骨干龍頭企業,樹立行業典范,積極扶持和培育有特色的支柱產業,引領產業發展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永福縣在打造羅漢果全產業鏈中,注重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引進了年加工能力3億個羅漢果的廣西甙元公司、年加工能力1億個羅漢果的珍金公司等7家大中型羅漢果深加工企業,建設了15000多立方米的冷庫倉儲空間,容量達到2000噸羅漢果,開發出羅漢果甜甙、濃縮汁等60多個產品,羅漢果附加值提高30億元。通過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永福在全縣范圍內推動羅漢果烘烤技術升級,推廣羅漢果有效物質提取、軟飲料制劑和中成藥等加工模式,全面提升羅漢果產品烘烤質量和品質。


      此外,廣西農業農村部門通過龍頭企業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助推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和鄉村振興。近期,南寧市武鳴區羅波鎮板歐村與廣西魚米之鄉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鄉村振興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項目將在板歐村果敢屯等地流轉2000余畝土地,由公司提供農業規劃、農場建設和托管運營全流程服務,擬投資6000萬元發展甘蔗套種、科技養羊、觀光養魚等項目。同時,積極導入具有壯民族特色的文旅、民宿和現代有機農業等產業,以產業帶動就業,鼓勵當地村民參與到種養、加工及旅游服務等項目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經濟收入,實現企業、村集體、農民三方共贏。


      品牌打造 提升農產品知名度


      “世界上10朵茉莉花,有6朵來自廣西橫州市”。橫州市茉莉花產量占全國的80%,全世界的60%,是中國茉莉之鄉、中國茶葉產業示范縣、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中心。橫州市歷屆黨委和政府把茉莉花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傾力打造,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茉莉花產業“1+9”戰略,推動橫州市茉莉花(茶)產業更高質量發展。2020年,橫州市茉莉花、橫州市茉莉花茶雙雙登上區域品牌百強榜,綜合品牌價值206.85億元,成為廣西極具價值的農產品。


      如今,橫州市建成了國家茉莉花及制品重點實驗室,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茉莉花和花茶原料市場西南茶城。西南茶城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認定為“中國茶葉市場四強”,引進北京張一元、浙江華茗園、臺灣隆泰等花茶龍頭企業落戶橫州市,培育了金花、順來、大森等中國茉莉花茶十大品牌企業。同時,橫州市全力打造“互聯網+茉莉花”全產業鏈“數字茉莉”大數據平臺,橫州茉莉花成為廣西農產品一個響當當的名片。


      廣西農業農村部門注重提升農產品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依托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大力實施“桂”字號農業品牌培育工程,委托國家級農業品牌策劃專業團隊開展品牌策劃,規定特優區專項經費中不少于30%資金用于品牌建設,推動每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打造1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廣西各級財政資金共爭取1.63億元專項資金,撬動社會資金近2億元用于品牌農業建設。聚焦重點產業,廣西精心培育壯大百色芒果、靈山荔枝、荔浦芋頭、欽州大蠔、南寧香蕉、橫州茉莉花、梧州六堡茶、永福羅漢果、柳州螺螄粉、宜州桑蠶、富川臍橙等一批“桂”字號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大品牌,為廣西品牌農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舉辦和參加各種推介會、博覽會等節會為抓手,廣西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在桂林市舉辦廣西農產品博覽會,組團參加中國國際茶博會、廣交會、深圳茶博會等系列活動,不斷提升廣西生態精品農產品知名度與美譽度。廣西農業農村部門開展“線上線下”兩大市場建設,鞏固傳統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以農產品交易市場和配送基地建設為抓手,不斷完善市場流通體系;積極指導推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開展網上淘寶和農產品現貨交易平臺,推進農產品電商營銷。


      產業融合 完善產業鏈條


      廣西農業農村部門厚植自治區農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厚積薄發的產業優勢,推動“農業+旅游”“農業+康養”“農業+教育/科普”等產業融合模式。積極出臺配套政策,加大對經營主體的激勵扶持,大力推進休閑農業示范創建,打造美麗田園景觀,推進現代農業園區景區化提升,培育休閑觀光農業區(點),全域推進農旅深度融合。


      6月17日,蒼梧縣六堡茶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項目(第一標段)招標發布,計劃投資約30億元。六堡鎮黨委書記林柱雄介紹:“六堡茶特色小鎮文化商業區是六堡茶特色產業旅游扶貧項目,其總規劃古地面積500畝,擬建設集教育培訓、商業文旅、休閑娛樂等于體的經濟綜合體,打造具有本土民俗特色經濟文化商業區域。”小鎮定位為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梧州市六堡茶特色文化展示窗口。項目將圍繞六堡茶資源,把六堡鎮打造成為茶主題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產業特色突出的全國特色小鎮。


      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岔山村依山傍水而建,古戲臺、風雨橋,青磚青瓦的古屋一座連著一座。岔山村發揮瀟賀古道和古村落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形成“美食+古村+互聯網”發展模式,打響“瀟賀古道入桂第一村”品牌,獲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2020年,岔山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截至目前,通過農業園區景區化、基地景點化、田園景觀化發展,廣西累計創建14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6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13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大大拓展了農業功能,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陳自林 孫慶磊 黃廷維)


      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