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數字農業 核心是數據 但關鍵在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26





      數字農業是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


      當前,數字農業發展需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以創新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農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加快數字農業發展,提升數字化生產力?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鐘真接受了記者專訪。


      數據驅動農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農業是將數據作為新的農業生產要素,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的現代農業。


      “數字農業使信息技術與農業各個環節實現有效融合,對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具有重要意義。”鐘真舉例,農業生產前,對于種什么、種多少、價格如何等問題,依據以往的大數據可以精準地預測出來。農業生產中,除了做到標準化生產,還應該盡可能實現實時精準地有效管理,使其更有成效。農業生產后,電商是典型代表,實現了更快更高效的銷售,解決了農民賣不出去等難題。總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實現了對農業產前規劃、產中作業、產后銷售等全方位優化管理,對于以傳統小農戶為基礎的生產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和提升。


      農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離不開好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最大的驅動是數據,數據發揮驅動作用依靠什么?鐘真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人力資本”。


      以北京簡耘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團隊深耕與馬鈴薯生產相關聯的大數據算法領域,研發的馬鈴薯生長健康監護系統——“耕簡單”,通過自主設計的土壤儀、氣象站、無人機、戶外相機、衛星遙感等設備,采集包括氣象、土壤、作物營養、作物體征等種植數據,再通過人工智能系統中多個復雜且嚴謹的科學種植模型,將實時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在馬鈴薯不同生長階段,有針對性地提供精準種植建議及農藝實施方案。通過“耕簡單”提供的數據監測服務,單人人效由7000畝地提高到1.5萬畝地。在農業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中,依托傳統的馬鈴薯種植業,簡耘探索出一條“數據+服務”的現代農業盈利新模式。


      數字人力資本投資支撐智慧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把信息技術培訓、人才培養作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內容,做出了統籌安排。


      “通過數字技術促進農業生產應該從‘以人為核心’向‘以數據和人并舉’轉變。”鐘真說,從物質投入上看,以土地、勞動、資本為核心在向以數據資源為核心轉變,但這只是表象,歸根結底還須以人為本,以人的能動性為主。從技術手段上看,以經營體系的內在規律為主在向越來越依靠人工因素轉變。


      鐘真認為,發展數字農業,雖然核心要素是數據,但關鍵還在人的因素。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制約是缺乏人才。建設數字鄉村、智慧農業離不開人才,既需要中高端的專業人才,還需要大量的技能型農民,所以要采用多種形式、多層次加強培養各類人才。特別要注意的是,初期的示范引領者缺失是數字鄉村發展的重要瓶頸。


      鐘真提出,應該把打造鄉村數字化人才隊伍作為數字鄉村戰略的重中之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人才實訓和交流,培養兼具文化內涵、技術水準和創新思維的數字化人才隊伍。應結合鄉村人才振興,加大數字鄉村復合人才的培養,支持數字鄉村創新創業,推動數字鄉村發展。同時,要想推動更多數字科技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必須穩扎穩打,耐心培養更多一懂兩愛、服務鄉村的數字型人才。


      數據紅利釋放加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隨著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正式將數據列為新生產要素,數據紅利釋放對破解鄉村低水平發展困境具有越來越重大的戰略意義。


      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經從投入階段發展到產出和分配階段。鐘真認為,數據要素利用能推動農業生產技術變遷,優化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還能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激活城鄉要素資源流動。


      “要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建設針對農業技術、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的基礎數據資源體系,統籌建設針對農產品種植、培育的數據系統,為農業農村精準管理和服務提供基礎數據支撐。”鐘真說。


      我國正式進入“數字經濟”紅利大規模釋放的時代。當前,擁有核心知識產權,技術過硬的企業并不多,行業內優秀品牌企業稀少。鐘真認為,企業若能抓住機會,進一步提高研發能力,降低成本,真正解決客戶的實際困難,嚴把質量關,必會占領市場。


      談到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鐘真說,利用好數據要素還需解決好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三大問題,這不僅涉及硬件智能設施的配套使用,也需要數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匹配。


      同時,鐘真表示,應不斷加強數據要素治理,確保數據安全。農業大數據如今已是一種戰略資源,以數據馭動農業信息化與現代化的發展,經過與其他要素的融合,可以提升農業生產力。伴隨農業信息化的加速發展,數據將成為重要的生產力,也可以說是原動力。隨著農業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如何對其加強管理、明細產權和分配制度、確保數據安全等也是不能逃避的問題。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數字農業為作物保護提供新方案

      數字農業為作物保護提供新方案

        立夏時節,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努力成熟的階段,農民也進入了作物管理的忙碌期,須密切關注農作物的健康,并采取措施防治病蟲害以保護作物。
      2018-05-16
    • 2018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3%

      2018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3%

      近日,《2019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在2019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上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33%。
      2019-04-29
    • 云南:數字農業推動高原特色農業再跨越

      云南:數字農業推動高原特色農業再跨越

      近年來,云南省通過加快農業物聯網建設與應用、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示范工作等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數字農業作為打造“數字云南”的重要一環,隨著數字農業的不斷升級完善,有效助力“數字云南”建設。
      2019-12-18
    • “數字”下田 產業提升 數字農業助推安徽農業現代化

      如今,“數字農業”正越來越多地進入這樣的應用場景,在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諸多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把人力從繁雜勞動中節約下來,一點點改變著傳統農業中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形象。
      2020-11-2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