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推廣雜交稻旱種穩定糧食生產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11-30





      近年來,云南省把雜交稻旱種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從品種、栽培模式、間套輪作等方面強化技術集成,提高種植效益,形成科學穩定的種植制度,積極培育生產規模經營主體,建設一批雜交稻旱種示范基地,輻射帶動技術應用。目前,全省雜交稻旱種核心示范面積達3.48萬畝,輻射帶動種植面積24.8萬畝。力爭到2023年,雜交稻旱種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實現新增稻谷總產15萬噸以上。


      水稻生產是云南省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穩定發展稻谷生產是確保全省口糧安全的關鍵。2020年,云南省建成高標準農田2400萬畝,占耕地的25.7%,有效灌溉面積2880萬畝,但近7成的耕地沒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條件。同時,氣候異常、蓄水不足、干旱等不利因素存在。云南省農技推廣部門從幾年前的小面積試驗示范開始,通過幾年時間嘗試、摸索,篩選出“滇禾優615、滇禾優34、野香優油絲、明兩優829、繁優609”等一批適宜旱地種植的優質雜交稻品種,在幾種適宜的生態區域種植均獲得成功。各地結合實際,從栽培模式、間套輪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和技術集成,取得了較好的增產增收效果。


      今年,在文山、西雙版納等地示范種植與推廣種植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面積示范畝產400公斤以上,畝均產值比種植玉米增加200余元。2020年馬關縣坡腳鎮小馬固村開展雜交水稻覆蓋旱種示范107.5畝,實收測產畝產達到545.1千克。


      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雜交稻旱種是適應云南高原生態特點進而發展的一種旱作節水種稻方式,是通過選擇地勢平緩、土壤肥沃、具備一定雨養且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選用適宜旱種的雜交稻品種,規范化直播或旱育旱植,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或施用緩釋配方肥,結合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來種植水稻的集成技術。同時,也可實施間種玉米、大豆等。該技術適宜海拔1700米以下雨熱資源豐富且雨季開始較早的區域推廣種植,有效解決了傳統陸稻種植廣種薄收,單產低、品質差、效益低等問題,給稻農創造了降低成本、種管輕松、畝產量增加等條件,受到了稻農的普遍歡迎。


      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云南種植結構調整的新情勢,穩定稻谷生產,今年,省農業農村廳及早部署,將雜交稻旱種納入省級農業生產發展專項預算,安排開展雜交稻旱種綠色優質高效示范基地建設,開辟稻谷生產新途徑。


      轉自:云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夯實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基礎 云南青海土地整治藍圖繪就

      近日,《云南省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和《青海省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分別獲兩省政府批復。根據規劃,云南省到2020年確保建成1200萬畝、力爭建成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青海省到2020年確保建成270萬畝、力爭建...
      2018-03-17
    • 2018年云南省馬鈴薯產業健康穩步發展

      2018年,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為8000余萬畝,馬鈴薯在云南16個州市均有種植,2018年云南馬鈴薯總產增加、單產提高、面積增大。
      2019-04-25
    • 云南:壯大農業產業拓寬致富之路

      云南:壯大農業產業拓寬致富之路

      云南省近年來以提高組織化程度為核心,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主線,立足全產業鏈發展扶貧產業,著力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鞏固提升鄉村旅游扶貧,大力推進電商扶貧,積極探索金融扶貧工作機制
      2019-04-16
    • 云南普洱市加快有機茶產業發展

      4月26日,普洱市有機茶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在昆明舉行,普洱市各縣(區)的50余家有機茶企業成為首批成員。聯盟將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培育產業集群,打造“普洱有機茶”公共品牌,助推全市有機茶產業邁上新臺階。
      2019-05-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