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蕃熟,穰穰滿家。2021年,新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嚴格按照國家“糧食生產只增不減”工作要求,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糧食總產達1735.8萬噸,同比增長9.62%,產量再創新高。
回顧近年來全區糧食產業發展,“豐收”已成為一種常態。糧食,特別是主要糧食作物小麥已連續多年實現增產豐收,全區通過行政推動、政策扶持、服務指導和科技創新等系列舉措,有力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夯實了糧食安全底線。
目前,全區政策性小麥庫存十分充足,可滿足新疆城鄉居民18個月以上的口糧消費,成品糧油保障天數提高到15天以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糧食連年豐收,帶來了充盈的庫存和強大的保障能力,但也給糧食生產、儲備、加工銷售等各環節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豐收之后管好糧、用好糧,仔細做好糧食產業化經營的“下半篇”文章,成為新疆不斷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新探索和新實踐。
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入冬后的幾場大雪,讓奇臺縣西北灣鎮柳樹河子村糧農朱兵十分高興,冬小麥被積雪蓋得嚴嚴實實,昭示著2022年的好收成。
2021年,朱兵種植的新冬22號冬小麥實現了豐產又豐收。他憑借過硬的種植技術,與當地制種企業簽訂生產訂單,每公斤小麥種子收購價達到2.86元,創了新冬22號小麥價格歷年之最。
“雖然取得了大豐收,但我絲毫不敢懈怠,利用冬閑時間抓緊學習‘充電’,為新一年的生產做好準備。”朱兵說,最近,他參加村里組織的培訓活動,去昌吉市學習先進的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進一步提升種糧水平。
近年來,運用先進生產技術、通過訂單種植等生產方式提高糧食生產質量和綜合效益已成為新疆越來越多糧農的共識。全區通過優化補貼、推廣普及先進生產技術等有效措施,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2021年,全區小麥平均收購價格較上年上漲0.02元,收購量較上年增加57萬噸,實現了量價齊增,有力促進了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但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種植小麥效益偏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成為制約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為解決這些問題,新疆在保證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北疆重點發展強筋、有機、富硒等優質專用小麥,促進小麥產需有效銜接。南疆立足口糧絕對安全,加快選育推廣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推進小麥生產由數量增長向數量質量共同提升轉變,加快形成保障更加有力、用途更加多元、結構更加合理的小麥供給體系。
“新疆將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穩定‘三盆地一河谷’主產區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綜合效益,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廳長庫爾班江·胡土勒克說,2022年,全區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3400萬畝,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關鍵,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自治區小麥、玉米、棉花、特色作物“四個百萬畝”制種基地建設工作,加快培育有較強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不斷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做好糧食儲備和減損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國相繼調整糧食出口政策,全球糧價上漲40%,接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中國依靠進口彌補糧食結構性不足將變得越來越難。因此,做好糧食儲備和減損,保障糧油產品充足供應和價格穩定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對糧庫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指標進行動態監測,分析糧情狀況,保障儲糧安全。”位于喀什市的新疆佳麥樂客糧食儲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晶說,目前,企業的糧庫全部依托先進儲糧技術設計建造,實現了智能化綠色科學儲糧,做到糧食的全時段、全覆蓋、全方位管理,取代了過去很多需要靠感官和經驗判斷糧情的管理環節,最大限度減少了糧食存儲環節損耗,實現了高質量存儲。
在全區層面,智能糧庫正在快速普及。全區大力推廣內環流控溫、智能通風降溫、食品級惰性粉防蟲等綠色儲糧技術,大幅降低了化學藥劑使用量,全面提升了行業安全儲糧、科學儲糧、綠色儲糧水平。目前,新疆省級糧食管理平臺已實現與全區108個改造庫點的網絡互聯互通和數據對接,實現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轄區改造庫點糧情的在線監管全覆蓋,有效提高了智能化儲糧管糧水平。
同時,全區還依托已建成的84家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糧農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等“一條龍”服務,解決農戶曬糧難、儲糧難、銷售難等問題,幫助糧農節本增收,減少糧食產后損失。目前,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實現全區產糧大縣全覆蓋,所覆蓋區域內的糧食損耗浪費和霉變損失率平均降低4個百分點,2021年實現節糧減損2萬噸以上。
有了過硬的儲備和管理能力,市場保供穩價更加得心應手。“2021年,新疆充分發揮儲備糧吞吐調節作用,持續做好市場調控,完成自治區級儲備糧油輪換31萬噸,投放國家臨儲小麥15萬噸,有力保證了市場供應。”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馬雪淵介紹,2022年,全區將重點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建設、改造一批高標準糧倉,維修一批老舊倉房,主推隔熱保溫等技術,使更多倉容設施實現科學綠色儲糧,確保糧食安全存儲和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擦亮“新疆面粉”金字招牌
一粒糧食從大田走上人們的餐桌,加工環節尤為重要,不僅關系糧食產業價值鏈的進一步延伸,更關系著群眾米袋子的安全和糧農收入穩步提升。
近年來,新疆糧食行業主管部門結合新疆面粉優勢,整合疆內面粉品牌資源,由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共同聯手打造“新疆面粉”區域品牌,新疆糧食行業協會牽頭組建成立“新疆面粉”產業聯盟,帶動產業鏈協同高效發展,新疆小麥雪水澆灌、天然綠色、品質優良的品牌形象不斷深入人心。
目前,“新疆面粉”產業聯盟已組建完成,新疆面包粉、餃子粉、麥芯粉等產品正通過產業化發展運作,銷往全國20多個城市,在疆外市場站穩腳跟。2021年,全區糧油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進入統計的糧油加工企業工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新疆糧油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新疆面粉”區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天山面粉等7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好糧油”產品。
“新疆面粉”深耕產業鏈發展的成效十分顯著,但是糧食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糧食企業轉型升級還需持續用力的現狀也不應被忽視。
“企業在不斷提高生產能力的同時,積極開展工藝和技術改造升級,通過低溫輕研細磨處理后的面粉,能保存更高的蛋白質含量,制成面食后麥香濃郁、口感良好,這是提高產品品質和附加值的關鍵。”新疆倉麥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宏友說,“新疆面粉”區域品牌背后是現代化的質量管理體系,企業將繼續深耕產業鏈,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將更多品質過硬的產品帶給消費者,擦亮“新疆面粉”金字招牌。
馬雪淵說,2022年,全區將持續做強“新疆面粉”區域品牌,糧食行業管理部門將與行業各環節一道,在品質、品牌、品種等方面同步發力,不斷豐富糧油產品種類,提高質量水平,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同時,還將支持糧油龍頭企業與上游種糧農戶、合作社等開展深度合作,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優質優價引導上游調整種植結構,向下游延伸發展精深加工,建設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打造優質糧食供應鏈,為糧食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筑牢根基。
轉自:新疆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