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記者從四川省鄉村振興局長會議上獲悉,2022年四川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省脫貧戶家庭年人均純收入12631元,增速達14.2%,高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
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四川將監測幫扶重心放到“盯村抓戶”上,全省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四川省制定了應對疫情災情影響27條措施,第一時間開通“先救助、后納入”綠色通道,全年新增因災監測對象全部及時幫扶到位;145萬脫貧人口納入低保兜底。
2022年四川堅持穩崗就業、產業幫扶、消費幫扶綜合發力,全年脫貧勞動力(含監測對象)務工就業規模達232.22萬人,比2021年增加6.22萬人;“天府鄉村”帶動脫貧地區產品銷售規模達202.95億元。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村)方面,50個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產業顧問組、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實現全覆蓋;50個縣新改建農村公路2992.39公里,實現100%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光纖和4G網絡。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方面,3000人以上大型安置區累計建成產業園區、幫扶車間22個,實施后扶產業項目280個。協作幫扶方面,全年東西部協作實施項目867個,新增浙江來川投資企業590家,實際投資489.7億元;省內對口幫扶實施項目929個,3.4萬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堅守一線。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方面,制定出臺全省《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14+2”行動方案體系初步構建,支持12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建設,扎實開展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完成2329個村、64.5萬戶衛生廁所新(改)建任務。在293個村創新開展積分制、清單制試點,涼山在全國率先出臺移風易俗條例等。
省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將大力構建常態化監測幫扶體系、脫貧群眾持續增收體系、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村)支持體系,突出抓好資金項目質效提升、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浙川東西部協作、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努力在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上取得新突破,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上邁出新步伐,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持續推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轉自:四川農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