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國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作出了積極貢獻。日前,由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和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承辦的2023年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春季)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發布的《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形勢2023(春季)報告》認為,2023年全球農業生產、物流運輸和貿易秩序將逐步回穩,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環境有望改善,但部分主糧供需關系趨緊、多數大宗農產品價格下行等動向值得關注,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口預計呈高位趨穩態勢。
糧食總體略減 價格劇烈震蕩
2022年市場受罕見的多重不利因素沖擊
2022年,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面臨近年罕見的多重不利因素沖擊。全球極端天氣多發強發,部分主產國農業生產受到嚴重損害;地緣沖突影響持續外溢,農產品流通不暢,國際市場可及性下降;能源市場和金融市場波動造成生產成本和貿易成本抬高;農產品貿易限制措施反復打亂了市場預期,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大起大落。全球農產品貿易形勢發生深刻變化。一是全球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總產量略減,供求錯配導致階段性偏緊。2022年,全球糧食總體略有減產,且受制于前期黑海糧油外運不暢,多國出口限制等,農產品供應鏈受阻,供需階段性偏緊。二是國際市場價格劇烈震蕩。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達到143.7點,同比高14.3%。主要大宗農產品全年價格波動多年少有,上半年芝加哥期貨市場(CBOT)小麥和大豆價格創新高、玉米創歷史次高,下半年震蕩回落。小麥、玉米和大豆全年價格震幅分別達74.5%、44.8%和35.9%。三是中國農產品進口量減額增。2022年中國農產品進口額2360.6億美元,同比增7.4%,創歷史新高。糧食進口量1.47億噸、同比降10.7%;食用植物油進口量648.2萬噸、降37.6%;棉花進口量192.7萬噸、降10.0%;食糖進口量527.5萬噸、降6.9%;肉類進口量740.5萬噸、降21.0%;乳制品進口量327.2萬噸、降17.1%。
全球農業生產、物流運輸和貿易秩序逐步回穩
2023年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環境有望改善
2023年,隨著新冠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全球農業生產、物流運輸和貿易秩序逐步回穩,國際農產品市場與貿易環境有望改善,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仍然值得高度警惕,需重點關注三方面動向。一是部分主糧供需關系趨緊。稻米、玉米、牛羊肉供需趨向偏緊,小麥、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豬肉、乳制品趨向寬松。本年度全球糧食產量將有所下滑,預計同比降1%—2%,消費量持平略降,貿易量預計恢復性增長,整體供需呈偏緊態勢。二是多數大宗農產品價格下行。預計2023年上半年,國際市場稻米價格將延續上漲態勢,小麥呈下行態勢,玉米高位震蕩,大豆先漲后跌,棉花低位運行,食用植物油波動下行,食糖高位震蕩運行,豬肉高位震蕩回落,牛羊肉先漲后跌,乳制品高位下行。三是中國主要農產品進口預計呈高位趨穩態勢。稻米進口預計仍處于高位,整體規模或將有所減少,小麥預計保持較高水平,玉米進口可能高位反彈,大豆進口預計將基本穩定,棉花進口可能略增,食用植物油進口穩中有增,食糖預計同比持平,豬肉將繼續減少,牛肉進口預期放緩,羊肉進口預計增加,乳制品進口將恢復性增長。
大米 2021/22年度全球大米產量創歷史新高、供需整體寬松;受主產國旱澇災害影響,預計2022/23年度大米減產。2022年國際大米價格總體呈高位上漲趨勢;預計2023年上半年國際大米價格仍將上漲,但上漲空間不足,有回落的可能。2022年中國大米進口量再創新高,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最大來源國;預計2023年大米進口仍將保持一定規模,但增長空間有限。
小麥 2021/22年度全球小麥供需寬松,消費量和貿易量均上漲;2022/23年度將延續供需寬松態勢,產量和消費量小幅波動。2022年國際小麥價格先漲后跌;2023年上半年預計將維持震蕩下調態勢。2022年中國進口小麥995.9萬噸、同比增1.9%;由于受國內外價差影響,疊加國內消費剛性增長、配額使用率提高,預計2023年小麥進口量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玉米 2021/22年度全球玉米產量創歷史新高;但受前期極端高溫和干旱影響,2022年秋季玉米產量受到影響,2022/23年度全球產量預計同比下降5.3%,供需將偏緊。2022年國際玉米價格大幅波動,4月漲至2012年以來新高;預計2023年上半年價格將高位震蕩。2022年中國進口玉米2061.8萬噸、同比減27.3%;國內飼料糧消費需求回升,預計2023年進口量將增加。
大豆 2021/22年度全球大豆減產、供需偏緊;2022/23年度受巴西產量強勁復蘇帶動,預計全球大豆大幅增產、供需轉寬松。2022年上半年國際大豆價格一路走高創歷史紀錄,下半年逐步回調,年均價格處歷史高位;2023年上半年,受南美主產國持續干旱影響,預計大豆價格短期內仍將上行,但隨著巴西大豆集中上市,全球供需偏緊局面將逐步改善,大豆價格上漲空間或將受到限制。2022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同比減少540萬噸左右;2023年全球供應改善和國內消費回暖,國產大豆產能將有提升,預計大豆進口量將基本穩定。
棉花 2021/22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偏寬松。受烏克蘭危機、歐美國家抗擊通脹等因素影響,2022年國際棉花價格經歷大幅波動;由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金融環境收緊,2023年上半年國際棉花價格預計仍將低位徘徊,明顯低于上年同期。由于國內消費疲軟、國際棉花價格大幅高于國內,2022年中國進口棉花192.7萬噸、同比減10.0%;預計2023年由于中國疫情防控措施調整,企業進口積極性增強,棉花進口量有可能較上年小幅增加。
食用植物油 2021/22年度全球植物油產量略增,消費疲軟,貿易量大幅下降;2022/23年度產量和消費量增速基本一致,供需平衡。2022年國際植物油價格劇烈波動,整體處于高位;預計2023年上半年國際植物油價格將以震蕩下行為主。2022年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先減后增,進口量同比降37.6%;預計2023年進口將穩中有增,進口量達800萬—850萬噸。
食糖 2021/22年度全球食糖供需偏緊,產量、消費量、貿易量均小幅增長;因充沛降雨利于巴西、泰國甘蔗單產增加以及巴西更多甘蔗用于制糖,預計2022/23年度供需趨于寬松。2022年國際原糖價格在每磅17.5—21美分之間高位寬幅震蕩,整體呈“W”形走勢,12月23日創近六年高位;預計2023年上半年在每磅18.5—21.0美分區間震蕩。因配額外進口利潤持續為負,2022年中國食糖進口量為527.5萬噸、同比減6.9%,僅次于2021年歷史最高;2022/23年度全球供應過剩預期、糖價可能回落和國內食糖減產背景下,預計2023年進口量或將同比持平。
豬肉 受中國恢復性增產拉動,2022年全球豬肉產量增加、貿易量下滑、供需整體寬松;由于部分主產國能繁母豬存欄處于高位,預計2023年豬肉產量持平略增、貿易量繼續減少,供需保持寬松平衡格局。受烏克蘭危機、能源價格和飼料原料價格攀升等因素影響,2022年國際豬肉價格連續上漲;考慮到因新冠疫情影響的餐飲行業逐步恢復帶動及季節性因素,預計2023年上半年國際豬肉價格高位震蕩、略有回落。2022年中國豬肉進口速度和規模整體放緩,進口量同比減少五成以上;由于生豬產能保持高位,預計2023年進口量將繼續下降,但幅度縮小。
牛羊肉 2022年全球牛肉供需持平略寬松,羊肉供需持平偏緊,貿易增速相對較快;預計2023年全球牛、羊肉供需均呈偏緊態勢。2022年國際牛、羊肉價格主要呈先漲后跌走勢,但因美國牛肉產量下降顯著,美國牛肉價格持續走高;預計2023年一季度受節日消費提振、傳統屠宰淡季及疫后消費恢復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價格將有所回升,進入二季度預計開始趨弱。2022年中國牛肉進口規模持續高位,羊肉進口降幅收窄;預計2023年牛肉進口增速有所放緩,羊肉進口形勢好轉。
乳制品 受天氣條件不利飼草生產、能源供應緊張等因素影響,2022年主要出口地區牛奶產量下降,全球貿易量同比降3.4%;2023年預計生產恢復增長,供需趨向寬松。2022年國際乳制品價格先漲后跌,全年乳制品價格指數同比增19.6%;隨著主要出口地區牛奶產量恢復增長,預計2023年上半年乳制品價格呈高位下行態勢。2022年中國進口乳制品327.2萬噸,同比降17.1%;預計2023年乳制品進口量有望恢復性增長。(記者 羅晨 通訊員 王丹)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