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記者從在重慶市開州區舉行的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新技術新裝備展示與研討會上了解到,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目前結合產業發展已研發100余種馬鈴薯生產裝備,都已應用于生產實踐。
研討會上,全國馬鈴薯領域育種、栽培、水肥、貯藏、深加工以及機械化等多學科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圍繞“加快促進我國西南丘陵山區馬鈴薯機械化應用率的提升,推進西南丘陵山區馬鈴薯機械化質量提檔升級”進行了深入研討。
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認為,根據丘陵山區的特點,研發出“適用、高效、輕簡、安全”的新裝備十分重要,機械化研究室應與體系外專家和企業協同攻關,堅持以提升丘陵山地馬鈴薯農機化水平驅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奮力推進體系農機裝備結構向高端高效轉變、不斷開創馬鈴薯農機化發展新局面。同時要著力做好農機與品種配套、與農藝融合,并盡快應用于生產中,真正解決生產實際問題。
此間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示范基地現場展示了多款新裝備研發成果,據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主任呂金慶介紹,部分機型已在丘陵山區進行了應用和示范,其中適合丘陵山區的復合功能作業的輕簡型馬鈴薯播種機,不僅一次可完成開溝、播種、施肥、鋪膜、鋪設滴灌帶作業,還可把漏播率控制在1%以下。輕簡型馬鈴薯收獲機,針對丘陵山區粘重土壤的薯土分離難的問題,研發了振動減阻、強迫振動以及抖動落果等技術,一次可完成挖掘、輸送分離、集條作業,實現了低損傷收獲。
據了解,重慶是我國最重要的馬鈴薯主產省份之一,近10年重慶市栽培面積穩定在500萬畝左右,2022年產量達到近600萬噸。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袁德勝表示,重慶馬鈴薯產業在品種、種薯、栽培、機械化、貯藏和加工等各環節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今后將不斷加大丘陵山地馬鈴薯機械化農機新技術的研發、引進和推廣力度,推動重慶乃至整個西南丘陵山地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本次會議由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共同主辦,東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海南大學、重慶市開州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具體承辦,南京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西南大學、云南農業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教授進行了匯報交流。(梁寶忠)
轉自:中國農業信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