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春播接近尾聲 糧油單產提升行動扎實推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02





      眼下,東北地區的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開展。遼闊的黑土地上,播種機來回穿梭,農民忙著播種、插秧。在夏糧主產區陸續開鐮的同時,我國春播生產接近尾聲。據農業農村部5月26日農情調度,全國已春播糧食8.5億畝、完成90.1%。作為我國主要產糧區,東北地區早布置、早備耕、早動手,確保春耕生產按時推進。


      做好技術指導服務 確保完成春播任務


      伴隨著嗡的一聲轟鳴,無人機隨著指令騰空而起,勻速向稻田上空飛去。隨著螺旋槳的轉動,機身下的噴淋頭噴出的霧化液體,均勻地噴灑在水稻秧苗上。


      這幾天,北大荒集團黑龍江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區種植戶劉曉峰正忙著施肥。他說:“這幾年,我都用無人機進行植保,方便快捷,減少人工成本,安全性也高,再加上農場統一飛機航化作業,就可以全方位及時防治水稻生長中出現的各類病蟲害,效果非常好。”


      在水稻秧苗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創業農場有限公司全面開展科學田間管理工作,讓植保無人機“飛”到田間地頭,當好“植保員”,給土壤吃上“鮮營養”。


      從4月中下旬開始,東北地區陸續進入春耕時間,5月則是春耕高潮。


      春耕生產開展以來,黑龍江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分別成立了春耕生產指導組深入基層開展指導服務,特別是省農業農村廳組建了11個下沉一線包市(地)工作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到市縣、鄉鎮、村屯,通過對臺賬、對地塊、對物資,查看糧食作物、大豆面積落實情況,真正了解實情、發現問題,真正發揮督促利劍作用,確保完成各地糧食和大豆生產任務。


      連日來,遼寧省新民市柳河溝鎮大趙屯村抓住有利時機,全面開啟春耕生產模式,田間地頭一派繁忙。大趙屯村黨支部書記郭特表示,今年該村牢牢把握春季生產的關鍵時機,搶抓農時,全力動員廣大群眾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的各項工作,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遼寧錦州,各部門密切部門協作強服務。農業農村部門聯合氣象局建立信息和資源共享機制,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補充土壤墑情。同時,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農資打假保春耕”專項行動,有效保障了農資產品質量安全。


      地方有服務,國家也有指導。為強化指導服務,切實抓好春播面積落實,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春播任務,在東北地區春播高峰期,農業農村部派出4個工作組,分赴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開展調研指導,確保春播面積和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擴面積提單產 綜合施策提升糧油產能


      春耕生產期間,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的田間地頭,有一支20多人的隊伍,他們通過嫻熟的技術奔忙著安裝每一處滴灌帶上的三通接頭。


      牡丹是這支隊伍的一員,她也是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鎮豐產嘎查供銷屯農民。“2016年我開始學接滴灌帶的技術,今年干完自家的農活后,我們組隊到臨近鄉鎮安裝滴灌帶。”牡丹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認可并使用淺埋滴灌技術,該技術把傳統的澆地變成了澆苗,實現了節水、省工、省時、省力。同時,結合農作物需肥情況,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滴灌和施肥,實現增產增效。


      提升單產需要技術,也需要行動。今年內蒙古多措并舉提升糧食單產,啟動實施單產提升行動,分作物制定單產提升行動方案,明確提升措施和目標。支持以糧食作物為重點建設170萬畝高產高效示范區,集成推廣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大豆大壟高臺栽培等關鍵技術,推動提升種植水平和產業發展能力。


      吉林也在提升單產方面下功夫。“今年我們全省共有16個縣新設立了24個增產示范區,示范地塊全部落實到戶,持續探索推廣成熟的集成技術模式。”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王永煜說。


      據介紹,今年吉林開展糧油作物高產高效攻關示范行動。實施糧食作物高產競賽,充分激發各類主體爭創高產的積極性、創造性,總結優化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高產技術體系,切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東北三省一區是我國大豆最重要的主產區,近年來大豆播種面積占全國約六成,2022年擴種面積占全國增量的79%。農業農村部提出,今年將聚焦100個重點縣整建制實施大豆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高產高油品種和良法良機,帶動大豆大面積穩產增產、提質增效,引導鼓勵農民多種豆、種好豆。


      日前,農業農村部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召開全國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推進會,開展大豆高產栽培和病蟲防控等技術培訓,部署安排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重點工作,確保重點任務和關鍵技術落實落地,全力推動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王田)


      轉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