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同步舉行“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09





      6月6日,2023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同步舉行,全國各地共舉辦增殖放流300余場,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8.5億余尾。


      全國“放魚日”當天,農業農村部分別與浙江、四川、山東省有關部門在寧波、宜賓、威海市聯合舉辦全國“放魚日”活動,放流長江鱘、胭脂魚等珍貴瀕危物種95萬尾和岱衢族大黃魚、中國對蝦等海洋重要經濟物種600余萬尾。


      水生生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重要的食物蛋白來源和漁業發展的物質基礎。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對于促進漁業高質量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十四五”以來,各級漁業主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共開展增殖放流活動5000余次,放流各類水生生物800余億尾,對恢復水生生物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增殖放流已成為一項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活動。


      全國“放魚日”增殖放流活動當天,江西分會場活動選址在南昌市東湖區揚子洲鎮漁業村的“江豚灣”。這里緊鄰贛江,過去村民祖祖輩輩捕魚為生,漁業村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長江禁捕退捕后,漁民紛紛上岸,有的還從捕魚人變成了護漁人。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與唐山市人民政府在曹妃甸中心漁港共同舉行了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紅鰭東方鲀、半滑舌鰨、褐牙鲆等苗種50余萬尾。河北省將以此為標志,全年在近海海域和內陸湖庫增殖放流30億單位以上。


      按照《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強放生規范管理有關要求,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重點強化增殖放流規范管理,指導各地確定了1000多家定點苗種供應單位和267個社會定點放流平臺(場所),完善苗種供應體系建設,引導社會公眾定點規范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同時要求各地加大珍貴瀕危和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種放流力度,科學評估增殖放流效果,嚴禁放流外來物種等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物種,推進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馮建偉 莫志超 王春植)


      轉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