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和中國熱帶作物學會主辦的2023年“一帶一路”熱帶農業科技合作論壇在中國熱科院海口院區召開。來自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國際熱帶薯類作物學會等國際組織代表,以及14個熱區國家和國內熱區科教單位代表80余人出席論壇,共同交流探討“一帶一路”熱帶農業科技合作。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理事長劉國道、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劉作凱、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主管賈焰、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與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聯盟東亞辦事處主任白可喻出席論開幕式并致辭。論壇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處處長劉奎主持。
劉國道提到,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經過十年建設,“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新理念,已從中國倡議轉化為全球公共產品和全球性行動。熱帶農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天然橡膠、油棕、甘蔗、木薯等熱帶作物是重要工業原料來源,咖啡、可可、胡椒、香蕉等是重要消費品,同時熱帶地區也是全球糧食的主產地。當前全球熱帶農業正面臨著多種挑戰,嚴重制約了熱帶農業的生產能力。科學技術是破解制約農業發展關鍵因子的重要手段,中國熱科院將進一步強化與國內外農業科教機構和國際組織的協同協作,共同提升世界熱帶農業發展水平。
劉作凱指出,海南是全國最大的熱帶寶地,具有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獨特優勢,當前正在著力建設自由貿易港,并在加快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一帶一路”熱帶國家農業生產潛力巨大,合作空間廣闊。海南與“一帶一路”熱帶國家在氣候和農業資源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通過“一帶一路”熱帶農業科技合作將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資源互補、利益共享。海南愿意與“一帶一路”熱帶國家分享農業發展經驗及成果,共同提升世界熱帶農業發展水平。
賈焰指出,熱帶農業是熱區國家的重要支柱產業,熱帶地區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40%。熱帶農業科技創新是應對貧困和發展挑戰的關鍵,可以充分發揮熱區生產潛力,促進熱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聯合國系統最大的人道主義援助機構,世界糧食計劃署高度重視南南合作工作,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多年來致力于通過南南合作分享中國在糧食安全、減貧和農村轉型方面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表示將繼續加強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探索更多熱帶農業方面的系統理論知識,以及技術實踐,通過南南合作與更多發展中國家分享更多中國經驗和專業知識,助力實現零饑餓。
白可喻提到,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聯盟和中國開始合作,特別是自1982年以來,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在木薯和熱帶牧草科技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實施10年以來,為有效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提供了良好機會,也為加強雙多邊合作提供了機會。表示聯盟將繼續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加強合作,與其他相關機構一道,繼續加強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研究,助力全球綠色發展、經濟增長和減貧事業。
論壇邀請了國際組織、國內科研院所、高效代表就中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南南合作知識分享平臺、“一帶一路”科教國際合作,以及木薯、土壤健康、南方李產業、橄欖樹、香蕉、非洲熱帶農業、熱帶豆子、太平洋島國熱帶作物、可可生產與研究等主題作了專題報告。與會代表還就加強“一帶一路”熱帶農業科技合作開展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本次論壇為熱帶農業科技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共享“一帶一路”熱帶國家農業科研信息、經驗的平臺,有利于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熱帶農業科技交流合作,提高合作質量,增強發展韌性,提升世界熱帶農業發展水平。
轉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