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芯片”插上數字化翅膀 我國水稻智能育種邁入4.0階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1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


      “我國的水稻經過育種技術創新,正在邁入智能育種的4.0階段。4.0階段是利用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進行基因編輯的智能育種階段,將大幅度提升種質資源的利用率,從而釋放資源價值,助力打好種業翻身仗。”7月5日,在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經濟賦能種業振興專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如是說。


      種業科技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而數字化是種業科技創新的趨勢。


      “我國的水稻經過以袁隆平、謝華安為代表的中國育種家們的努力,已‘聚優去劣’,目前的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數字化能力,將我國的種質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育種創新優勢。”錢前說。


      在育種家看來,數字技術加速了育種過程。“過去的育種家們是‘看見什么就選擇什么’,現在可以通過數字技術來進行選擇——‘先預測再驗證’,這大大擴大了育種規模,加快了育種進程。”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遺傳育種中心副主任黎亮認為。


      在種業這一傳統產業中,數字經濟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


      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世界首張西瓜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全球數量最大的玉米品種標準DNA指紋庫……一系列數字技術創新成果夯實了北京“種業之都”的科技基礎。


      全國十粒種,一粒自北京。“北京市將農業科技創新納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范疇,全力打造‘種業之都’,正逐步推進種業數字化,建立‘表型+基因型’智能育種技術,加快精準育種步伐,逐步實現定制設計育種。”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朱西安說。


      通過多方的落地實踐,我國育種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正在加快。


      “北京市平谷區政府和企業正在一起共建數字種業大數據庫,在畜禽種業上進行自動化性狀采集的嘗試,一旦實現,育種工作會實現指數級的躍升。”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種業管理處處長王以中說。


      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搭建起了智慧育種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據該公司分子育種實驗室運營負責人靳鳳介紹,該平臺與科研院所合作,在番茄、辣椒、西瓜、甜瓜、黃瓜、大白菜等經濟作物上共同開發了60余個與品質和抗病性狀相關的分子標記,每年為全國29個省市的400多家蔬菜種企提供近50萬份株育種材料的抗性篩查。


      面向未來,作為種質資源大國,我國如何將其轉化成基因資源?“這需要數字化技術幫助我們從隨機選擇到精準選擇,選出好的品種。通過精準分子設計與全基因組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可以聚合具有理想株型、高產、優質、耐逆等特點的作物。”錢前說。


      今年2月,國家作物種質庫聯合騰訊公司,共同發起了“國家作物種質庫2.0項目”,開展種質數字化存儲、計算等方面的工作,希冀為全國育種機構和科研人員提供數字化支持。


      數字、AI(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如何幫助育種家?“關鍵是搭建橋梁。”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數據中心負責人張驍說,目前科技企業和農業育種領域特別需要架一座橋梁,連接雙方,進一步加深互相了解。比如,人工智能ChatGPT雖然是大語言模型,但其在育種領域會是個特別好的科研助手——它能在統計學和數學等領域的工作中,有效地減少育種家的工作量,提煉出更科學的育種規律。(記者 馬愛平)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科學家在“多快好省”培育水稻上取得新進展

        中國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主糧,因此培育高產優質型超級水稻新品種是中國育種學家的奮斗目標。  如何才能實現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種子?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利用品種設計的...
      2017-03-24
    • 海南耐鹽水稻大田試驗獲豐收 最高畝產逾400公斤

      近日,由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耐鹽南方秈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項目第二年大田試驗取得可喜進展,幾個耐鹽水稻新品種在含鹽量0 6%的海水倒灌農田中增產明顯,最高畝產可達400公斤以上。
      2017-06-22
    • 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測產 未來將在中國2.8億畝鹽堿地推廣

      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測產 未來將在中國2.8億畝鹽堿地推廣

      9月28日,由袁隆平掛帥的“海水稻”項目將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范基地進行實地測產,未來或可在2 8億畝鹽堿地推廣。
      2017-09-28
    • 中國科學家用優良基因“模塊”組裝出超級水稻

      中國科學家用優良基因“模塊”組裝出超級水稻

      新華社南京11月1日電 在水稻起源之地,先進的基因組技術可能將徹底改變這種古老作物的未來。中國科學家如拼搭樂高積木般,將超高產、品質改良和抗性提升等優秀基因“模塊”“組裝”成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超級水稻。
      2017-11-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