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吹麥香傳豐收 ——山西省“三夏”生產綜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3





      沃野麥飄香,新糧喜歸倉。打贏夏糧生產第一仗,為全年糧食生產贏得主動,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基礎支撐。從五月底運城小麥率先開鐮,到六月底全省小麥收獲完畢,山西省各主要小麥產區搶晴天、戰陰雨,晝夜奮戰、龍口奪食,圓滿完成小麥收獲任務。


      今年“三夏”期間,山西省投入農機具35.1萬余臺,投入聯合收獲機1.5萬余臺,機收小麥811.4萬畝,機收率達到99.4%;機復播玉米517萬畝,機播率達到99.9%;農機“鐵軍”既保障了小麥顆粒歸倉,又為秋糧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逐季逐項抓落實 穩扎穩打奪豐收


      今年的小麥豐收來之不易。經歷了去年冬季的斷崖式降溫、今年春季的嚴重倒春寒,以及灌漿期后期的陰雨寡照,山西省小麥高產依然頻頻出現。洪洞縣萬安鎮西步亭村旱地復播小麥田塊,抗旱節水、高產小麥品種“金麥919”雨養旱地畝產達588.06公斤,創山西省旱地小麥畝產最高紀錄;翼城縣唐興鎮東關村田塊畝產825.99公斤,收獲今年山西省小麥最高單產。


      產量的不俗表現,得益于從上到下的高度重視。山西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將糧食播種任務逐級落實到村到田;高度重視小麥“一噴三防”工作,省財政在預算安排3000萬元的基礎上,追加專項資金5637萬元,連同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726萬元,確保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資金有保障,技術服務也絕不落后。全省農業農村部門逐季逐項抓落實,先后制定《2022年山西省小麥秋播技術指導意見》《2022年山西省小麥生產冬前管理意見》等,指導農民落實關鍵管理措施;組織1.4萬余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技術服務,指導農戶分區域、分苗情落實關鍵技術;舉辦全省小麥“一噴三防”技術培訓班,指導各地不折不扣落實。


      針對大風降溫等災害性天氣,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氣象局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防范措施,向社會公布省市農業農村部門防災減災服務電話,通過氣象直通車向5000多個主體發送預警信息和防范措施等。4月20日—24日,山西省出現大范圍降水降溫天氣過程,省農業農村廳第一時間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實地查看情況,指導各地及時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控。


      運城市鹽湖區開鐮后間歇下了兩場雨,地面濕軟打滑,大型收割機進不去。為確保適收快收、應收盡收,運城市開啟晝夜搶收模式,上邵農技服務專業合作社社長李國強介紹說,合作社共27臺收割機全部投入小麥晝夜搶收。“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一直在地里來回跑,人歇機不歇。”李國強感慨,“地面比較濕,收割機跑得慢,但多搶一點是一點。”


      農機裝備充足精良 機械作業高質高效


      今年“三夏”期間,全省共投入小麥聯合收獲機1.5萬余臺,拖拉機6萬余臺,播種機2.2萬余臺。在適割麥區出現連續降雨的情況下,全省大面積機械化作業進度比以往快了2天左右。農機裝備升級換代,老舊機具加快淘汰,配備智能終端、縱軸流、切縱軸流等先進的聯合收獲機占總量八成以上,機收損失率更低,作業效率更高,高峰期日收獲面積達到91.16萬畝,突破歷史新高。


      夏收期間,全省出動農機應急服務隊187支,開展應急作業服務188.8萬畝,服務農戶16.3萬戶;投入機械化烘干主體158個,烘干糧食55.4萬噸,服務農戶4.3萬戶。特別是面對麥收初期小麥主產區運城持續降雨、中期小麥收獲期趨于集中造成機具緊張等不利因素,山西省因地制宜投入農機應急服務隊,采取濕地作業、挑燈夜戰、加急轉場、應急烘干等一系列超常舉措開展機械化搶收、運輸、烘干,有效提高了麥收作業效率,確保了糧食顆粒歸倉。


      各級農機部門采用“線上+線下”“理論+實操”等培訓模式,重點對機械化減損、玉米豆類精量復播、機械化秸稈還田、糧食烘干等農機化生產技術進行培訓,提高農機手操作技能;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一線,幫助和指導廣大農機手對農機裝備進行檢查調試和維修保養。全省累計培訓農機手、修理工5.5萬余人,檢修各類農業機械6.3萬余臺,確保機具和機手處于良好狀態。


      針對小麥機收損失原因和減損措施,山西省印發了“小麥機收減損要訣”,讓機手輕松地記住小麥機收減損措施要點;同時把“要訣”制作成小視頻和宣傳頁,小視頻通過網站、微信等傳播,宣傳頁則直接張貼在收獲機上,切實提升了農機手和農戶的機收減損意識和技術水平。


      全省各級農機部門舉辦了30場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活動覆蓋宣傳農戶15.6萬人,參賽機手的平均機收損失率0.78%,遠低于小麥機收損失率2%的行業標準。介休市義安鎮東大期村村民刺海俊在小麥機收減損技術大比武活動中,以0.109%的機收低損失率獲得冠軍。“要根據麥子的高低,及時調整割臺和撥籠的高低、風扇風力的大小。”刺海俊介紹自己的機收減損技術。


      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省各級農機部門開展機收減損培訓及指導服務100多次,指導機手和農戶9000余人次,宣發機收減損技術相關資料近7000份,“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部門協調保障有力 跨區作業暢通無阻


      為確保“三夏”任務圓滿完成,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的通知》和《2023年山西省機收減損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省市縣工作專班,分片包干檢查指導“三夏”農機化生產工作。


      為保障小麥跨區機收順暢,山西省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國省主要干道等地設立小麥機收綠色通道,實現最優先查驗、最優先放行,不僅省內農機轉移暢通無阻,還吸引了外省2100多臺聯合收獲機來山西省參加夏收作業,確保農機跨區轉移、農機下田順暢有序。全省小麥產區各級農機部門安排190多名工作人員,采取24小時值班值守,在高速口、國省主干道設置接待站,確保機手、農機跨區轉移、農機下田、農機及零配件調運順暢。


      全省各級農業農機部門利用各種信息平臺免費向機手發布天氣預報、機收進度、作業市場等信息21.2萬條次;設立跨區機收接待站100個、優惠加油站267個,幫助機手解決生產和生活問題;設立43個24小時值班電話,安排專人接聽來電1981次,解決種糧農戶、作業機手反映的困難問題2108個。


      關鍵時刻,各項工作都不能掉鏈子。“柴油沒了也可以打電話配送,隨叫隨到。”應急服務隊隊員的吆喝聲在收割機的隆隆轟鳴中讓人感動。運城市農機發展中心適時成立應急服務隊,24小時提供農機維修服務,及時排除機械故障、提高機割效率。


      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與各地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協調溝通,建立了“三夏”工作機制,統籌組織作業供需對接、保障零配件及燃油供應等工作。祁縣旺達農機合作社社長劉志勇介紹,他們合作社的36臺收割機,5月底農機手們曾駕駛前往河南河北十余個縣市參與夏收,6月中旬返回山西,繼續收割。收割前,合作社所有農機手都進行安全生產技術培訓;收割后,農機手則要徹底檢修機械,確保下一次收割的安全有效進行。


      運城和臨汾兩市聯合組建了兩支應急救援車隊,分別是100臺履帶式聯合收割機應急救援車隊和200臺輪式聯合收割機應急救援車隊,根據作業需求,有序支援抗災減災和搶收搶種……


      當前,全省各地秋糧長勢良好,三晉大地正“醞釀”著下一場豐收。(王秀娟 郭慧聰)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3年將增收20億山西小米要蒸蒸日上

        素有“小雜糧王國”之稱的山西,日前正式立下軍令狀。10月17日,山西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山西小米”品牌建設三年發展規劃,緊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戰略和“優質糧食工程”重大機遇,立足“雜糧純優勢,小米大產業”...
      2018-10-26
    • 山西設施農業今年這樣發展

      山西省近日出臺了《山西省設施農業發展2021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今年新增設施農業(主要指蔬菜、食用菌、水果)面積5萬畝以上,改造老舊閑置日光溫室0.15萬畝以上
      2021-01-18
    • 山西:打造全國雜糧科技創新和良種供應基地

      山西:打造全國雜糧科技創新和良種供應基地

      為充分發揮山西省“小雜糧王國”的優勢,推進山西農業“特”“優”戰略和雜糧產業發展,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加快山西雜糧優質種業基地建設方案》
      2022-03-18
    • 山西出臺一系列糧食生產支持政策

      山西出臺一系列糧食生產支持政策

      為達到“全省年度糧食生產播種面積4707.2萬畝、產量285億斤”的目標任務,山西省出臺一系列糧食生產支持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2022-04-1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