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超級稻品種創水稻大面積種植單產新紀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22





      水稻大面積畝產迎來新紀錄。記者9月15日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在袁隆平院士生前選定的超級雜交稻云南個舊、蒙自兩個百畝示范基地進行了一季稻測產,平均畝產分別為1168公斤和1186公斤,再創目前大面積種植水稻的高產紀錄,離袁隆平院士提出的1200公斤目標又近了一步。 


      據介紹,兩個百畝示范基地均種植了該中心唐文幫教授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卓兩優1126”。9月13日,由云南省作物學會組織,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任組長的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按農業農村部超級稻測產規程,對位于云南個舊大屯、蒙自草壩的兩個百畝示范基地分別抽取3塊田進行現場測產,經過收割、裝袋、稱重、測面積、測水分,折算成13.5%含水量干谷,個舊大屯基地平均畝產1168公斤,蒙自草壩基地平均畝產1186公斤。 


      2020年12月20日,袁隆平院士在“2021年水稻超高產攻關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一季稻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的攻關目標。該攻關目標由設立在云南個舊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繁育示范中心(以下簡稱“高原中心”)主要承擔。 


      高原中心基地距個舊市區18公里,交通方便,熱量豐富,雨量適中,紫外線強,臺風少。示范攻關在個舊大屯鎮和蒙自草壩鎮兩處開展,兩個點之間相隔25公里;示范田塊地勢平坦,田面平整;有大型灌溉系統供水,灌溉方便。近年來,高原中心按照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良種、良法、良田、良態配套原則,種植模式采用精確定量栽培,曾在2018年實現百畝片畝產1152.3公斤,為當時大面積種植水稻的最高紀錄。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許靖波表示,今年中心在全國不同生態區設立5個超級稻高產攻關示范點,目的就是要通過展示優良品種、配套技術、增產潛力和增收效果,讓廣大農民學有樣板。在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依靠科技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切實提升糧食產能,端牢中國飯碗,確保糧食安全。(辛業蕓 周陽樂)


      轉自:湖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科學家在“多快好省”培育水稻上取得新進展

        中國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主糧,因此培育高產優質型超級水稻新品種是中國育種學家的奮斗目標。  如何才能實現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種子?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利用品種設計的...
      2017-03-24
    • 海南耐鹽水稻大田試驗獲豐收 最高畝產逾400公斤

      近日,由海南省耐鹽作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承擔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耐鹽南方秈稻新品種選育與示范”項目第二年大田試驗取得可喜進展,幾個耐鹽水稻新品種在含鹽量0 6%的海水倒灌農田中增產明顯,最高畝產可達400公斤以上。
      2017-06-22
    • 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測產 未來將在中國2.8億畝鹽堿地推廣

      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測產 未來將在中國2.8億畝鹽堿地推廣

      9月28日,由袁隆平掛帥的“海水稻”項目將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和金口鎮海水稻稻作改良國家示范基地進行實地測產,未來或可在2 8億畝鹽堿地推廣。
      2017-09-28
    • 中國科學家用優良基因“模塊”組裝出超級水稻

      中國科學家用優良基因“模塊”組裝出超級水稻

      新華社南京11月1日電 在水稻起源之地,先進的基因組技術可能將徹底改變這種古老作物的未來。中國科學家如拼搭樂高積木般,將超高產、品質改良和抗性提升等優秀基因“模塊”“組裝”成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超級水稻。
      2017-11-08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