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麗日下,秋風吹過,稻浪滾滾。日前,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化肥減量化“三新”技術示范現場觀摩會暨廣西“百縣千鄉萬戶”科學施肥技術培訓行動啟動儀式的代表,眺望靈川縣三街鎮“三新”技術示范區豐收在望的田野,無不為該項技術應用帶來的變化倍感欣慰。據統計,目前廣西已建成化肥減量化“三新”技術核心示范區54個面積8.1萬畝,輻射帶動全區推廣面積達84萬畝。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黃文校介紹,推進科學施肥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實現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關鍵舉措。去年以來,廣西土肥部門打破傳統單一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模式,統籌資金3400萬元,持續推廣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施肥新技術、肥料新產品、施用新方式新機具)技術模式,走出化肥減量增效“廣西路徑”。
圍繞水稻、玉米等糧油作物及部分特色經濟作物,廣西選擇在隆安縣等基礎條件較優、產業代表性較強、技術支撐較好的12個縣(區)開展“三新”技術示范項目。項目成立科學施肥技術專家指導組,在關鍵農時季節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學施肥技術指導服務;充分利用各類培訓活動,面對面、手把手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通過發放施肥指導資料提高覆蓋范圍,確保科學施肥關鍵技術落到實處。
與此同時,12個“三新”技術示范縣(區)因地制宜,不斷探索技術模式,成效初顯。河池市宜州區2022年在4064.8畝水稻種植上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機肥+葉面肥+無人機施肥”技術模式,經測產驗收,核心示范區內水稻平均化肥使用量減少25公斤/畝,投入成本較常規施肥減少40元/畝,每畝產量增產39.4 公斤以上。防城港市港南區在5150畝水稻種植區分別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水稻配方肥+葉面肥+水稻側深施肥+無人機施肥”示范區,以及“測土配方施肥+水稻配方肥+中微量元素肥+葉面肥+無人機施肥”示范區,兩處示范區均實現了化肥減量與產量增收,每畝肥料施用量減少13%以上,畝實現節本增收110元以上,平均增產達10%左右。
據了解,目前廣西已探索采用12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模式,其中,在糧食作物上探索了7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模式,核心示范區面積超4萬畝。下一步,廣西將繼續堅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技術,讓該技術真正成為穩糧保供、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唐廣生 梁斯敏)
轉自:廣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