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北小麥為何不怕極端寒冬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20





      近日,隨著寒潮來襲,華北大地仿佛一夜入冬。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南樓鄉傅家村的種糧大戶王光光有點緊張起來,每天上午他不由自主跑去田頭察看苗情。


      “今年為防凍害,我們這里的冬小麥播種時間推遲了一周左右,而且大家都選了抗凍品種。”望著田地里一片片掛著白霜的青綠色嫩苗,王光光頗為感慨地說,“‘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做好防凍措施很重要,選好防凍品種更重要。今年我家這400畝小麥全部用的抗凍、抗倒伏品種,希望明年能有個好收成。”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要端牢飯碗,做大做強種業是關鍵。上海證券報記者在近期調研中發現,因為去年初冬的一場氣溫驟降,河北、山東部分地區出現了小麥凍害,對不少農戶的收成造成一定影響。為最大限度防范凍害,在品種選擇上,今年河北、山東大部分農戶首選抗凍、抗倒伏冬小麥品種,而且很多農戶青睞大企業的小麥品種。同時,部分種業上市公司也在持續研發優勢特色小麥大單品,為筑牢我國糧食安全的底座添磚加瓦。


      抗極端天氣品種成為農民首選


      山東6000萬畝冬小麥播種已進入收尾階段;山西冬小麥播種面積已達790多萬畝,完成進度超98%;湖北的秋冬種工作已接近尾聲……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冬小麥完成意向播種面積已過九成。


      “小麥冬天怕凍,入夏怕白粉病,灌漿的時候怕干熱風。惡劣天氣不常有,趕上一次,就損失很大。這些年我的經驗是:要豐產首先要穩產,要穩產就要選好品種。去年我種了近100畝一種高產的小麥品種,但它不抗倒伏,眼看快豐收了,入夏的一場干熱風吹倒不少麥子,真是讓人心疼。”正定縣南樓鄉傅家村的種糧大戶王銀娥告訴記者,“今年我家的300多畝冬小麥首選抗凍,還有矮稈抗倒伏品種。”


      雖然不是種植大戶,56歲的山東聊城臨清市金郝莊鎮程馬莊村農民程振廣,今年也在冬小麥選種上下了功夫。老程今年種了8畝冬小麥,他說,“去年冬天,一次大降溫,我的小麥就全凍了,往年可以畝產千斤以上的小麥,今年夏收畝產只有八九百斤。今年我的冬小麥全部更換成抗凍效果好的‘魯麥23’,這個品種是我們村其他鄉親去年冬天受凍影響小的品種。”


      “小種子”關系糧食安全的“大根基”,良種對農業增產貢獻率高達45%以上。“現在越來越多農民正在認識到良種的重要性,從盲目選種,到科學選種,認識到因地制宜選用良種,才能讓糧食穩產、豐產。”一位長期從事糧食作物研究的專家對記者表示。


      “大品牌+名品種”更受歡迎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形成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助力。種業企業的發展、匯聚、合作,讓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可持續發展變成可能。


      農發種業所屬洛陽中墾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褚曉斌和他的同事們從7月底開始基本就沒有休息過。


      “每年9月初到10月中旬是冬小麥種子的銷售旺季,今年我們的小麥種子可以說供不應求。”近日,褚曉斌告訴記者,“今年夏季小麥成熟的時候,除安陽、濮陽、鶴壁外,幾乎整個河南和安徽北部都出現長時間降雨,造成大面積麥田穗發芽。所以今年秋季農民在選購小麥品種時更看重品牌和品種,大品牌加名品種更受歡迎。例如,我們的‘泛麥8號’在南陽可以占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份額,‘揚麥15’在信陽部分縣市也可以占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份額。”


      談及原因,褚曉斌認為,河南是農業大省,小麥播種面積8500萬畝,全國第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積極引導農民科學種田。近年來,大家越來越認識到品種和種子質量對收成的影響很大。比如,有的品種可以抗穗發芽,有的品種抗逆性強高產穩產,而且大品牌、大品種的質量更有保證。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種業龍頭豐樂種業與煙臺市農科院共同研發的小麥品種“煙農1212”。據了解,該品種三次刷新國家小麥畝產紀錄,最高畝產達927.02公斤,具有高廣適性、抗寒、抗病、抗倒伏等特點。


      去年,“煙農1212”種子銷量突破5000萬斤。預計2024年銷量有望突破一億斤,成為我國小麥大單品之一。


      大公司的品種為何受青睞?還得益于過硬育種和研發實力。


      以農發種業為例,公司在黃淮海地區共有37個科研試驗站,125個測試網點,還有近2000個縣級、鄉級試驗示范點,這些網點已經形成一個立體化的測試體系,并且每年都開展大量的抗逆性試驗,因此農發種業不斷培育出優秀的小麥品種和市場占有率快速提高。


      從“滿足量”到“提升質”


      旱地小麥、節水小麥、弱筋小麥……從“滿足量”轉向“提升質”,圍繞當前農業生產用種需求,各地農業部門、科研院所、種業龍頭因地制宜培育新品種,正讓“不毛之地”變成“希望的田野”,讓普通的小麥成為市場搶手的特色食材。


      “提起小麥,大家想的就是面粉可以蒸饅頭、包餃子和做面條。這種類型的冬小麥品種已經有上千個,但是特種專用小麥品種很缺,市場潛力前景巨大。‘揚麥15’是優秀的弱筋品種,主要做餅干,‘新麥58’是優質超強筋品種,適合做面包,‘泛麥8’是高端酒曲的理想原料。”褚曉斌告訴記者。


      據了解,農發種業已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優勢產品群。小麥種子銷售位于全國前列,擁有揚麥、洛麥、泛麥三大品種系列。揚麥系列享有“南方麥王”美譽;洛麥26高產穩產,是優秀的中筋麥,做饅頭顏色白亮麥味濃;“泛麥8號”既是黃淮海的主導品種,又是釀酒制曲的優質專用品種。


      河北是我國主要的農業產區,也是我國鹽堿地的重要分布區之一。在河北滄州市黃驊,特殊的種植條件造就了旱堿麥獨特的品質,鉀鈣鎂鐵鋅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達13%至16%。從原始品種“小紅芒”“紅禿頭”為主,黃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經數次選種與改良,目前主要種植捷麥19、捷麥20等本土適宜小麥品種,累計種植面積達500萬畝以上,并推廣至山東濱州、天津濱海新區等濱海潮土區域。


      如今,黃驊旱堿麥產品已形成了集訂單農業、收儲中轉、面粉加工、食品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小麥產業”。


      據河北省種子總站副站長劉超介紹,近年來,河北省持續推進小麥品種培育創新,因地制宜推廣特色小麥品種。


      “河北已育成節水小麥品種80個,累計推廣3410萬畝,實現小麥種植面積全覆蓋,累計節水17.05億立方米,單產穩定在420公斤左右,既確保了糧食安全又減少了農業用水;培育出全國第一個強筋小麥品種師欒02-1和30多個品質好、市場公認度高、可以替代進口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據《2018 年中國小麥質量報告》,現在國內達到國標(GB/T 17982)優質強筋小麥標準的品種有12個,其中河北省企業培育品種4個,包括藁優2018、藁優5218、藁優5766個和師欒02-1,為全國最多。”劉超表示。(劉立)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