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支持,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以“數智新時代:全球產業鏈升級”為主題的2023第十一屆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在四川蒲江舉行,來自不同國家的駐華使館和品牌及貿易企業代表深入交流智慧農業政策規劃、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享數智農業技術在構建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建設、價值提升、產業賦能、智慧農業試驗區和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方面的創新模式及路徑。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云在致歡迎辭時說,近年來四川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開展川字號農產品品牌創建行動,培育形成“天府糧倉”、天府龍芽等區域公用品牌259個,蒲江丑柑等優質農產品品牌896個,初步形成了特色產業競相發展,萬千企業爭創品牌,千萬農民增收致富的生動局面。四川愿與各界朋友一道共同推動品牌農業向更廣更深更高的方向發展,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中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廣德福在通過視頻致辭時表示,近年來,我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代表的國際組織持續深化數字農業、品牌農業、農業產業體系的合作發展,著力推動數字信息技術驅動,以特色農產品引領全球農業發展。下一步,我國將持續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總結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和案例,在亞太區域乃至全球范圍內交流分享,同舟共濟合作共贏。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臨時代辦張忠軍表示,隨著全球貿易新格局和價值鏈的形成和不斷發展,數字技術正對經濟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不斷催生國際貿易增長,改進市場機制安排,改變著農業和糧食市場,品牌農業發展的呼聲必將伴隨著市場和貿易的增長而不斷增強。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會長黃競儀在演講時表示,數字農業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在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加速發展的歷史交匯期,亟須堅持不懈拓展數字農業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提升農業的普惠性、帶動性和可持續性。中國優農協會將在探索數字農業發展新模式,打造數字農業全球化合作的開放高地,數字文明引領新未來的過程中,深入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全球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的中國智慧。
據泰王國農業與合作社部稻米司副司長齊努查·布達布恩博士介紹,泰國作為世界稻米重要產區,創新了一套新的系統性生態學種植方式并通過嚴格的控制標準,不僅能更好應對氣候變化,使生產出的稻米更具可持續性,也提升了產品質量和整體價值。
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介紹,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力推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監測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7.4%以上;農業綠色生產轉型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 年負增長;全國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名特優新等認證登記農產品總數達到7.5萬個,相關基地生產規模占食用農產品比重超過12%,為品牌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進入新時代,要重點厘清優質與安全、認證和品牌的關系,加快制定優質農產品標準,加快建設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快推進農產品品質評價和分等分級,加快搭建專業化宣傳推介平臺,加快提升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能力。
農業農村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首席項目評估師張倩認為,引領全球智慧農業發展和數字經濟的治理需要中國參與,尤其是智慧農業的國際標準制定和治理體系的完善,需要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前應重點從投資、貿易、智慧農業發展、RCEP全球治理和政策的保障等方面加快構建農業對外新發展格局,建設多元穩定的農產品貿易渠道,增強境外重要農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和韌性。
波蘭投資貿易局駐華辦事處總代表尤德良詳細介紹了波蘭特色農產品和農業貿易、投資等相關情況,他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和蓉歐專列的開通,未來中國和波蘭及整個歐洲的合作將有更廣闊的空間。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馬曉利說,中國和歐盟在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農業合作共同體,歐洲企業將與中國共同努力,改善農業發展的未來,構建農業生產的韌性,增強農業生產的包容性。
會上,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與泰王國農業與合作社部稻米司簽訂了工作協議;與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政府、蒲江縣人民政府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并啟動了數字化平臺交易市場板塊的省部共建,包括產業信息、交易金融結算、展覽展示、質量追溯等方面。
據悉,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是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聯合相關行業組織搭建的國際性農業品牌交流平臺,自2012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屆,為推動我國農業品牌與國際市場接軌,推進實施出口農產品品牌化戰略,提高我國品牌農產品在國際農產品貿易體系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促進農業產業政策、技術、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被《人民日報》譽為中國農業“達沃斯論壇”。(梁寶忠)
轉自:中國農業信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