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了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機制,為培育富鐵玉米品種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河南農業大學,利用273份玉米自交系基因型數據結合6份極端材料轉錄組數據,鑒定到調控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關鍵基因,首次解析了鐵元素進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機制。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文學:該研究為改善人類鐵營養問題提供了新材料,為培育高產與營養協同的作物品種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
專家表示,如果提高日常食用作物中鐵元素的含量,有助于從根本上低成本地改善大范圍人群的鐵營養狀況,這對于以玉米為主食的發展中國家意義尤其重大。
目前,我國研究人員已經在河南等地開展育種試驗,為未來培育高產且富鐵的玉米新品種提供了可行方案。
轉自:央視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