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譯基因組遺傳密碼 湖羊育種用上“中國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08





      手抓羊肉、黃燜羊肉均是常見于西北飲食中的美味佳肴,但西北綿羊普遍繁殖力相對低,很難滿足規模化飼養的需求。湖羊是太湖流域地方綿羊品種,在2012年以前未曾成功踏足西北并在此繁衍生息。2023年6月,蘭大“華羊芯”湖羊高性能基因組育種芯片完成全面測試并開始量產,并于2023年12月9日在天津召開的2023羊業發展高級研討會上公開發布。這預示著,一項由蘭州大學反芻動物研究所科研團隊牽頭開展的湖羊選育擴繁和高效利用關鍵技術項目,實現了我國在綿羊基因組育種領域比肩國際同行的重大突破。


      近年來,隨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大,放牧養羊的空間不斷被壓縮,舍飼養羊的比重日益增大。基于此,蘭州大學反芻動物研究所開始了對舍飼羊品種的篩選。為了找到更加適合舍飼的綿羊品種,團隊對不同綿羊品種在西北地區的適應性開展長期的、多維度的系統觀測,最終將目標對準太湖流域一帶的高繁殖力品種-湖羊,并聯合甘肅農業大學、武威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民勤縣畜牧獸醫工作站等相關技術力量組建湖羊選育擴繁和高效利用關鍵技術項目組。


      經過長期的跟蹤觀察,團隊積累了大量關于湖羊表型特征和基因測序的相關數據,研發出羊重要經濟性狀的表型組測定新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結合這些技術,團隊降低了羊只性能測定工作難度,測量準確性也大大提升。“一開始我們沒有自己的性能測試站,處于'借雞下蛋'階段,一年只能測200只,后來在民勤有了自己的性能測定站,從最早的652只到現在接近1000只了。”團隊負責人王維民教授表示。目前,團隊已建立起萬級規模的、具有精準表型記錄和基因組遺傳變異信息的基因組選擇參考群。


      基因組選擇技術是當前國際上科學育種的“高、精、尖”核心技術,通過基因組選擇技術能夠實現早選、準選,同時對于限性性狀、測定成本高或難度大的性狀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能夠大大的提供育種效率。“我們有了龐大的數據庫,為什么不能制造中國人自己的育種芯片?”于是團隊轉換思路,開始設計液相芯片。根據上萬只湖羊的基因組數據的系統分析,團隊逐步破譯了湖羊的基因組遺傳密碼,分析出優質基因與特定性狀的調控關系及其遺傳規律,然后把設計好的基因探針溶解到小液滴里,每一根探針都能捕獲一個基因,通過與羊的血液、羊毛、組織等樣品中的遺傳物質相融就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目前,國外進口的固相芯片市場價格在300元左右,項目團隊研發的液相芯片僅為國外固相芯片1/2左右的價格。這款育種芯片不僅價格“親民”,在進入市場前的測驗中,其準確性也非常喜人。王維民透露,現在這款芯片市場訂單量已達69000張。


      蘭州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發起全國湖羊聯合育種組,開國內肉羊聯合育種之先河。通過種羊的跨場、跨地區乃至全國性的聯合遺傳評估,從而促成種羊的跨場選擇使用,實現優秀遺傳資源共享。


      為了推動聯合育種,團隊還聯合數十家科研單位和50余家種業企業,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選育擴繁利用體系。迄今,累計推廣湖羊種羊65萬只,擴繁湖羊180萬只。


      種業是國家基礎性產業,然縱觀全球,仍然有很多關鍵技術為西方“卡脖子”。截至目前,團隊與合作單位已經培育出天華肉羊新品種,正在培育“奧白肉羊”“金武肉羊”新品種,選育4個湖羊新品系,為種業振興貢獻更多蘭大力量。


      轉自:中國科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