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用“中國芯”育“中國糧” 水稻播種面積和總產居全國第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31





      洞庭“魚米之鄉”湖南2023年糧食再獲豐收,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145萬畝、超任務10萬畝,總產達613.6億斤,比上年增加10億斤,水稻播種面積、總產躍居全國第一。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建球26日在湖南省兩會第二場“廳長通道”上透露上述數據。 


      王建球介紹,湖南一方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強化督促考核和政策支持,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不減;另一方面多措并舉提單產,實施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確保糧食總產不降。每年建成畝均投資超3000元人民幣的高標準農田100萬畝以上。大力培育高產優質新品種,繼續抓好鎘低積累水稻品種選育推廣,力爭實現省內全覆蓋。結合推良機、用良法,帶動提升糧食生產整體水平。 


      農業大省湖南自古被譽為“九州糧倉”,肩負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責任,以占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全國4.5%的糧食。2024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湖南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345萬畝,“西子3號”成國家審定的首個鎘低積累水稻品種,水稻、油茶種植面積和總產均居全國第一位。 


      種業是農業“芯片”。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數據顯示,2023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系列新突破:成功培育耐高溫、超高產、高抗性超級稻新品種噸兩優818、萬豐優818,正式啟動大面積種植,畝產均超900公斤,助力解決極端高溫天氣下的糧食生產安全難題。 


      同時,位于長沙隆平高科技園的岳麓山實驗室正在抓緊建設中,對標世界一流種業實驗室,致力建設成支撐中國種業振興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 


      據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湖南糧食產量要穩定在615億斤左右,新建和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加大鎘低積累、耐鹽堿水稻品種研發應用。(唐小晴)


      轉自: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