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環渤海鹽堿地耕地質量與產能提升技術模式及應用”項目總結會在天津市順利召開,來自環渤海省市的10余家農業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科研人員共計110余人參加了會議。
據了解,環渤海地區擁有鹽堿耕地4000多萬畝,產能提升潛力巨大。天津作為環渤海核心,四成土地存在著鹽堿化問題。本次總結會對項目執行過程中形成的技術、產品、設備進行總結,對于優秀的成果將進行示范推廣。會議上,研究人員介紹了甜高粱、冬小麥、夏玉米等耐鹽適生品種篩選數據和結果等。
據悉,項目從2021年到現在執行了兩年時間,天津農科院資環所成功研發了無機、有機鹽堿土壤改良劑產品3個,作物增產效果顯著。目前,天津科研成果已在田間大豆、玉米、水稻和高粱中成功應用中,使其增產在12%以上。下一步,項目科研人員將進一步完善產品和相關裝備,依托天津小站稻振興計劃,建立小站稻咸水補灌樣本工程,為天津及環渤海鹽堿區耕地質量及農業產能提升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林單丹)
轉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