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大田”里的春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4-16





      春耕大忙時節,在北京市海淀區的一棟寫字樓里,一群年輕人卻在電腦前開啟了忙碌的“數字春耕”。


      這些正在忙活春耕生產的年輕人,來自北京市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這張樹狀的“春耕協作圖”就是這些年輕人每天在干的活,樹根是多維大數據,由遙感衛星、氣象、物聯網等收集匯總;樹干是骨架,團隊建模對基座數據進行分析;樹冠是科技成果,分析作物長勢、提出災害預警。最后通過建模工程師的搭建,一塊塊數字農田就出現在屏幕里。


      那么“數字大田”會給春耕帶來哪些變化呢?循著這些年輕人農業數字化應用服務的足跡,我們來到了江蘇海安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我們在現場看到,這個農場布設了68套物聯網設備,這些設備監測和采集到的農情數據會第一時間傳輸給遠在北京的數字春耕團隊,他們經過快速數據分析后,及時指導當地種糧大戶施肥、打藥和灌溉。“90后”小伙劉林是這片“數字大田”的主人,也是一位“農二代”。他告訴我們,有了數字技術的賦能,他現在一個人就可以輕松管理農場的2000畝地。


      如今,在江蘇海安,像劉林這樣的“農二代”已經越來越多,他們正從已有的47個數字農場種植經驗出發,輻射帶動全市800多個農場走向數字化,推動“數字大田”向“數字農場群”逐步升級。(記者 梁麗娟 蔣樹林 董孝烽 楊瀅 梁黎明)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