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氣象局聯合農業農村部,對第一批和第二批共計15個國家級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特色農業中心”)在2021年至2023年的建設成效,進行綜合評估。蘋果、柑橘、設施農業、茶葉、淡水養殖、烤煙和甘蔗氣象服務中心被評為優秀。
三年來,各特色農業中心在機制建設、精細服務、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特色農業中心強化主動互動聯動,制(修)訂各類國標、行標、地標,推動服務規范化、標準化。蘋果氣象服務中心圍繞產業需求,建立全國蘋果觀測聯盟,獲批地方標準7項。柑橘氣象服務中心針對災害指標、氣候品質評價等關鍵技術,形成多項預警服務規范。烤煙氣象服務中心編制適用于云南、貴州、河南三省的業務服務規范,推進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都市農業氣象服務中心完成武漢、重慶國家一級農試站升級,完善重慶、天津、上海、武漢等都市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網。
各特色農業中心多措并舉構建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產品,產品精細化程度逐年提高,供給能力和質量明顯提升。茶葉氣象服務中心分類打造應用場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通式智慧茶葉氣象服務覆蓋率達90%以上,茶葉綜合氣象指數保險、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工作逐步開展,助力當地農民人均增收9960元。設施農業氣象服務中心不斷挖掘服務需求,創建系列服務品牌,發布覆蓋區域的系列服務產品,提升服務針對性。淡水養殖氣象服務中心聚焦智慧服務,打通8種直通渠道,形成服務矩陣,信息直通養殖經營主體和養殖戶。花生氣象服務中心開發基于“天擎”的業務平臺和大屏展示平臺,實現核心業務產品分區域、分類型、數智化加工制作和發布,2021年至2022年黃淮海花生主產區花生單產較上年增加10%至15%。油茶氣象服務中心針對近兩年極端高溫干旱提出推遲采收應對建議,助推菜籽含油率提升10%至18%,挽回和避免直接經濟損失超百億元。
各特色農業中心完善以精準預報為核心的技術體系。枸杞氣象服務中心針對枸杞高溫熱害等開展影響預估及評估,預警提前量由以前的3天至5天提高到3.8天至7.0天,空間分辨率精細至1千米×1千米。2023年全國枸杞主產區多次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寧夏、甘肅、內蒙古、新疆氣象部門提前6天至7天發布影響評估產品,提醒農戶采取灌水、提前采摘等方式減少損失。甘蔗、棉花氣象服務中心錨定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干旱災害風險預警與低溫冷害風險預警技術,分品種開展綜合立體觀測等。熱帶水果、淡水養殖、馬鈴薯、橡膠特色農業中心創建和發展多種氣象災害指標,持續細化指標體系。
下一步,各特色農業中心將進一步強化技術支撐和聯動,提升特色農業產業服務水平和市場化服務能力,擦亮特色氣象服務品牌。(王暢)
轉自:中國氣象局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