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儲糧是以糧堆生態學為理論基礎,采用特定技術,優化儲藏條件,使糧食倉儲過程綠色、低碳、環保、節能,減少化學藥劑使用,保持儲糧數量、品質、營養的儲糧方式。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7億噸,實現低溫、準低溫儲糧,綠色儲糧倉容超2億噸。
在國家支持下,各地通過“糧安工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倉儲設施投資專項”建設,進一步夯實糧食倉儲能力。
從倉型看,通過拆舊建新,升級改造,倉儲面貌顯著改善。全國以收納、儲備功能為主的平房倉占78%,以中轉功能為主的立筒倉占12%,兼顧收納、儲備和中轉功能的淺圓倉占6%。
從性能看,“十四五”以來,各地積極開展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新建和改造倉容超6500萬噸,倉房氣密、隔熱等關鍵性能明顯提升,為綠色儲糧技術加快推廣應用夯實了基礎。
冷熱可追蹤 科技儲糧顯神通
進入五月,氣溫快速升高。一批數字化、智能化糧庫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科技儲糧讓糧食的冷熱變化都能在線追蹤。
科技儲糧的一大關鍵是控溫,難點也在控溫。隨著氣溫節節攀升,糧倉中的蟲害也將進入活躍期,糧食儲備管理帶來挑戰。在江蘇浦口的星甸糧庫,打開糧倉的倉門,看似平整的糧堆下,實則大有玄機,上百個溫度傳感器深埋其中。
電子測溫電纜線分層、分點埋入糧堆,溫度感應器精準采集實時溫度數據。管理人員通過手機和電腦,就可以隨時了解倉內不同區塊的糧食溫度。在這個智慧糧庫移動應用管理系統上,不僅可以查看糧食溫度,面對異常糧溫現象,管理人員還可以快速進行遠程處置。除了智能測溫設備,糧庫還安裝了60多個防爆防熏蒸高清攝像頭,實現了庫區與倉內全天候、無死角視頻監控,增強了安全防范能力。“十四五”期間,江蘇安排補助資金19.1億元,支持建設倉容400.2萬噸,加大力度研發和推廣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的儲糧新技術。
以舊換新糧倉升級改造 補上烘干加工短板
除了科技手段,各地還拿出真金白銀進行資金和信貸支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推動糧庫糧倉升級改造。
中央儲備糧德州直屬庫武城分庫已經安全運行了30年,近期,按照中儲糧統一部署,安裝了智能糧庫集中管控平臺,將傳統的信息化設備實行以舊換新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從糧食入庫、檢驗、儲存到出庫的360度無死角、全方位智能監管。
在全國產糧大縣安徽省潁上縣,當地正在積極迎接今年的夏收,種糧大戶萬法兵計劃對自有儲糧倉、周轉庫進行改造升級,并增設部分烘干設備,這樣他所帶領的合作社應急糧烘干能力將提升到每年1.7萬噸。這些升級改造的建設資金除了自籌一部分之外,郵儲銀行潁上縣支行給了萬法兵很大支持。
四川從2022年至今連續5批次補助省級促進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資金6.91億元,支持28個庫點建設高標準糧倉,支持33個產后服務能力提升項目。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