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是指夏收、夏種和夏管。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第一季,夏糧已經由南向北陸續開鐮。我國常年夏糧小麥機收面積約3億畝,預計今年“三夏”投入各類農機具超1650萬臺。
這張圖是我們根據26.8萬臺裝有北斗導航的聯合收割機的常年作業數據,繪制的小麥機收路線圖。從這張圖上,我們能看到,小麥機收最早從西南地區開始,繼而轉向冀魯豫蘇皖等黃淮海麥區,最后奔向陜西、甘肅、新疆。目前,小麥機收主要在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接下來,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到麥收正忙的三個省去看看今年“三夏”有哪些新變化。
安徽阜南:農機加速流動 37秒過高速收費站
我們首先要去的地方是安徽阜南的高速路口。隨著前期四川、湖北部分地區收獲完成,一部分跨區作業農機正在向這里集結,他們如何搶時間、搶進度?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在安徽省阜南縣,經過兩天的觀察,記者發現從高速進入這里的農機每天都在增多,這也意味著這里的小麥開始進入大面積收獲時間。麥子成熟后,需要在最合適的時間里收獲,像安徽省今年就計劃在10天以內把小麥收完,“搶”這個字不僅僅體現在作業的過程里,也體現在收割機的轉運中。在記者所在的收費站,剛剛過去的一個多小時里就有十七八臺收割機經過。
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麥收大忙季節,晚上的時間也很寶貴,因為這是聯合收割機趕路的高峰期,這樣就不用耽誤白天收割的時間。經過現場測算,一臺聯合收割機通過收費站用時37秒左右,可以說是非常順暢的。
安徽交控集團阜陽處阜南收費站站長于夢介紹:“來參加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車輛,憑跨區作業證一律免費快速放行,我們還為收割機車輛開啟了綠色通道,并為他們準備了水和應急防暑物品等,盡力地為他們做好服務。”
收割機下了高速過了收費站后,記者發現,這邊還有當地部門設立的服務站,準備的物品真不少,有洗漱用品包、水、泡面、水果等,還有阜南縣小麥分布圖,讓機手們對阜南的小麥有一個簡單的了解。此外,《致廣大農機手朋友們的一封信》上面有農機監理站的聯系電話,可以通過電話了解各鄉鎮小麥的成熟情況,需不需要收割機,減少農機手等待的時間,提高小麥收割的進度。
河南駐馬店:小麥“搶收團”的農機新成員
據了解,今年“三夏”期間,全國將投入60多萬臺聯合收割機參與搶收。除了收割機外,今年的小麥“搶收團”還有一些農機新成員。下面跟隨總臺央視記者,到河南的麥地里去看一看。
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寒凍鎮侯莊村是河南小麥最早成熟也是最早開始收獲的地區之一。目前,這里的機收進度已經達到20%,5月27日開始大面積迎來收獲,預計未來三天將收獲完畢。
行走“三夏”,我們發現智能化新型農機的使用率普遍提高。像這款最新的農機,從傳統的橫軸流改為了縱軸流,使得機收損失率可以降低到0.6%,相當于收獲1000斤糧食最多只損失6斤,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
河南省駐馬店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主任楊新紅表示,迎戰“三夏”,駐馬店市共投入各類收割機3萬多臺,其中履帶收割機1萬多臺。應急方面組建了63支應急服務隊,100多支“三夏”農機維修隊隨時待命。
炎炎烈日,記者發現奔跑在麥田里的除了收割機,還有一種機器——打捆機。收割機收獲完后把秸稈留在地里,打捆機緊隨其后,將秸稈一一打成圓柱形的大捆整齊地碼在地里。
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金鋒介紹:“目前,我們企業已經接到全國各地的小麥秸稈訂單2萬噸。我們把這些秸稈捆了拉走之后,一部分用于養殖場的飼草,一部分用于發電廠燒鍋爐用,再一個能幫助農民每畝地節省30—40元的人工成本和機械秸稈還田的費用。”
江蘇:“數字云”為小麥保品質 保豐收
“三夏”大忙,農機手、維修隊、協調調度的基層干部一起為麥收帶來更多保障。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在今年的夏糧生產中,科技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夏”大忙時節,記者來到了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這里相當于江蘇全省“三農”工作的智慧大腦。眼下,全省的3600萬畝小麥正在抓緊收獲,麥田之上,有十朵“數字云”正在為全省的農民提供精準的科技服務。
這“十朵云”是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孵化研發出的“數字新農具”,涵蓋了智慧種植、智慧農田等十大核心農業板塊。江蘇的小麥將在28日左右進入大面積機收,現在專家團隊正通過數據中心的“種植云”時刻關注小麥長勢,實現方寸之間管護萬畝良田。
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智慧農田項目主管蘇傲介紹:“就在我們聊天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組,可能會有多顆衛星已經掠過這里,比如風云系列衛星、吉林一號衛星,這些衛星監測的顆粒度能達到0.25平方米,相當于在一畝地里有2600多個網格監測點。”
有了這些“空中網格員”,小麥從種下的那一刻起就能做到全程云上種植和管理。
智慧種植“云”呵護小麥生長,農機“云”則為小麥的各個作業環節保駕護航。記者從指揮中心動態監測圖上看到,麥子從播種季到植保季,再到現在的收割季,有各種農機輪番登場忙生產。
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智慧農機項目主管朱小猛稱:“累計飛防作業面積已經達到了4960.87萬畝,就是所有的夏糧小麥作物至少統防統治一遍。系統上看到接入大數據平臺的智慧農機越來越多了,作業的數據也越來越多了。”
目前,江蘇全省已做好全面開鐮的準備,農業農村部門聯合交通運輸部門發放跨區作業證3.8萬張,調備農機具100萬臺(套),建設區域農業應急救災中心132個。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