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24日獲悉,由新疆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的“棉花優質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項目近日通過驗收。該項目以“降成本、提品質、增效益”為目標,圍繞棉花高產高效節水開展了一系列理論、模式及產品創新,使棉花標準化生產技術取得全方位突破。這將為棉花穩產增產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據了解,該項目為新疆“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由新疆農業大學牽頭,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水利水電科學院、沙雅利華創新現代農業公司、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共同承擔。
自2020年啟動實施以來,針對新疆棉花優質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和農業水資源安全供給的科技需求,以南疆沙雅縣50萬畝高效節水棉田為研究對象,開展了棉田高效節水技術、機采棉品種篩選及配套調控技術、棉田水肥藥高效利用技術、大面積高產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等一系列科研攻關,成功創建棉田綠色生產技術和智慧棉田建設技術,并建立了大面積棉花標準化生產技術與高效節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
項目負責人、新疆農業大學校長蔣平安介紹,得益于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研攻關,項目在理論、模式及產品創新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項目創建了標準化高產高效生產核心示范區14790畝,畝產籽棉可達500公斤;建立棉花優質高效標準化栽培技術示范區2.16萬畝,平均畝產籽棉474.84公斤;棉花標準化生產技術輻射區56.6萬畝,平均畝產籽棉410.03公斤。
項目通過推廣水肥一體化、棉田生態防控、機采棉新品種以及智慧農業技術與產品等技術集成示范,將棉田肥料利用效率提高了12%、節水效率提高了15%、農藥用量降低35%,使棉花增產15%,累計實現節本增效9.30億元。(記者梁樂 朱彤 通訊員阿買臺·阿里坤)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