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是福建重要的早稻生產基地,2025年這里的早稻播種面積達14.87萬畝。每年的3月中下旬,是當地早稻集中插秧的時間,眼下這里的育秧和溶田等工作正在加緊進行。
水稻油菜輪種 “冬閑田”變“賞花田”
在福建南安,早稻的插秧工作,從下周就要開始一直持續的清明節前。為此,眼下育秧工作,就是春耕備耕的重中之重。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一個智能育秧中心,在這里,從播種到育秧,全過程都實現了機械化。
自動播種機 每小時播種800盤秧苗
這臺設備是自動播種機,農戶們只要把空的秧盤放在傳送帶上,然后通過自動傳送,設備會給秧盤覆上一層土,然后自動灑水,接著自動播種,最后再覆上一層土,只要幾秒鐘,播種工作就完成了。工作人員介紹,傳統的人工播種一小時只能播30盤,有了這臺播種機,每小時可以播種800盤。播種完成后,接下來就是育秧了。
循環運動式育苗設備 今年將育成千畝秧苗
這臺是立體循環運動式育秧機,它非常的智能,這些秧盤層層疊疊,就像坐著摩天輪一樣,一直在“W”型的軌道上循環運動。為什么要讓秧盤“動起來”?其實是為了讓秧盤不停地變換位置,來確保每一盤秧苗都能均勻地接收到足夠的光照。而且,通過循環運動,能加速空氣的流動,讓溫度和養分更加均勻,有利于秧苗健壯生長。
這里有一根根燈帶,這是LED植物燈,主要是用來給秧苗補充光照。這是電動噴霧裝置,它可以自動澆水和施肥。而且,包括光照、溫濕度在內的環境要素,這臺設備全部可以智能控制。
在這個育秧中心,一共有3臺這樣的育秧設備,單批次可育秧8000盤。2025年,育秧中心可以完成兩批次的秧苗培育,能滿足近千畝水稻田的用秧需求。而且,育秧設備15到20天就能完成一批次育秧,和在地里育秧相比縮短了7天時間。
北斗自動駕駛設備 助力翻地溶田工作
育秧結束,緊接著就是插秧作業,這兩天耕地溶田工作也在同步推進。在育秧中心旁邊,這片100多畝的農田正在翻地。這里的耕地作業也很智能,這些耕地機都配備了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只要提前設置好作業路線,這些設備就能自行開展耕地作業。駕駛員不需要進行操作,只要坐在機器內觀察設備運行情況。此外,農戶們還能在手機上隨時查看作業軌跡、作業面積等情況。
在農田的旁邊,還設置有小型氣象站,它們可以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強度等氣象要素。搭配上旁邊的土壤墑情監測設備,就能監測土壤的溫濕度和酸堿度等,這些就組成了“智慧農田系統”,是不是讓種地聽起來都不那么難了?
這些年來,南安還將零散的“巴掌地”重新整合成,流轉了1萬多畝耕地,讓小田變大田,大田變良田。在航拍畫面中,除了耕地,我們還能看到一大片的油菜花,這里采用的是兩季水稻和一季油菜花輪種的模式,讓“冬閑田”變成“賞花田”,每年還能吸引大批游客前來,農文旅融合幫助農戶增產增收。
高標準農田春管忙 科技助力小麥豐產
眼下,河南8500萬畝冬小麥正處于返青起身期。春管正當時,各地都在根據小麥生長的情況開展春季小麥管理,
農田春管正當時 智能物聯省時省力
從航拍鏡頭里可以看到,河南省安陽縣瓦店鎮的5萬畝高標準農田里,郁郁蔥蔥的冬小麥。據農情調度來看,苗情總體與常年相當。
就在4天前,河南省經歷了一場雨雪過程,這對于土壤增墑保墑是有好處的,對小麥苗情生長總體有利,這兩天氣溫上升得很快。今天白天最高溫度在17攝氏度左右,可以說農田春管正當時。
這片高標準農田里一望無垠,“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旁還的氣象觀測站、環境災害預警站、環境科技監測站、植保科技監測站,就像一個個農田“哨兵”,守護著作物生長。農田里的設備采用智能物聯網新模式,利用全覆蓋的5G網絡,將農業設備聯接到一起,農田里的溫度濕度等數據可以在屏幕上實時監測到。農戶在手機上就可以進行澆水施肥,并且省時省力。
春管分類施策 弱苗補肥旺苗控長
針對2025年的冬小麥春季管理,河南省專門下發了,2025年小麥春季測墑灌溉技術指導意見,指導農民針對不同的小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第一種是促弱轉壯,這塊地整體看上去好像顏色沒有那么的綠,小麥葉子有枯黃的現象,這個苗屬于弱苗,不但要澆水還要施肥。現場這些設備就是水肥一體機,在澆水的同時,把肥料融到里面水里,實現了灌溉施肥,灌溉施肥的好處是肥效快,養分利用率提高,它比常規施肥節省肥料50%—70%。第二種策略是正常管理,也就是缺水了補水、缺肥了補肥,無人機正在噴灑葉面肥。這種就是土壤里墑情基礎還可以,暫時不用澆水,只要追點肥就行了。最后一種就是控旺,針對百分之五的旺漲苗,既不能澆水也不能施肥,甚至必要時可以采取機械鎮壓防止旺長。
針對冬小麥的春管,河南省農業廳也派出了18個小麥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問診把脈”“弱苗補肥、旺苗控長”實行分類管理模式,對不同地區的小麥分類施策,給農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服務,為2025年夏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